律令关系、礼刑关系与律令制法律体系演进——中华法系特征的法律渊源角度考察
[Abstract]:The legal system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a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is structure was not formally formed until the Tang Dynasty. In f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roughly sproute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Qin and Han dynasties have taken shape, to the two Jin Dynasty is basically certain. The key feature of the so-called legal system lies in the 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s and decrees. The law is the principal (positive), the order is the auxiliary (deputy); the law is the criminal law, the order is the political law; the law is the law of stability and little change, and the law is amended from time to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iquette and punishment in Chinese law system, and generally reflect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and legal mod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nging course of the legal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ur stage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it further elucid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gal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law 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ruling pattern of ritual, music, politics and punishment.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杭州师范大学“攀登工程”和“人文振兴计划”项目:法治中国化研究系列课题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权坤;;对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文化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戴建国;天一阁藏明抄本《官品令》考[J];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3 霍存福;;论礼令关系与唐令的复原——《唐令拾遗》编译墨余录[J];法学研究;1990年04期
4 王家骅;;儒家思想对日本古代律令的影响[J];日本研究;1991年01期
5 周东平;律令格式与律令制度、律令国家──二十世纪中日学者唐代法制史总体研究一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2期
6 刘海年;;战国法律制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法学;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说与宋元法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7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丹尼斯·С·特威切特,张中秋,贺卫方;初唐法律论[J];比较法研究;1990年01期
2 程天权;论商鞅改法为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田涛;;国学在法学中的运用——“刑”、“法”、“律”的另类视角[J];法律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4 武树臣;;寻找最初的“律”——对古“律”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J];法学杂志;2010年03期
5 钱大群;律、令、格、式与唐律的性质[J];法学研究;1995年05期
6 张鸿浩;;论“改法为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7 戴建国;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J];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8 池田温;隋唐律令与日本古代法律制度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民;也论中华法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杨一凡;中华法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误区——“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质疑[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陈朝璧;;试论社会主义的新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0期
4 曾慧;;中华法系封闭性的现实危害[J];政治与法律;1987年01期
5 倪正茂;法理学畅议[J];政治与法律;1996年03期
6 彭凤莲;论中华法系“重礼轻法”特征的形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李罡;中华法系的解体与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徐忠明;;中华法系研究的再思[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9 张中秋;;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J];中国检察官;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森;;从习俗到法律的转化看中国社会的宪制化进程[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2 梁济;;略论儒家传统法文化对民主法制现代化之影响[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顾元;曾尔恕;;中国法律史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聂秀娥;;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5 聂秀娥;;孔子法津思想评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陈杰思;;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转变的历史趋向[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赖梁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郭东旭;申慧青;;渤海封氏——中国律学世家的绝响[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10 滕树立;;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八种中西法律文化差异[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功国;复兴中华法系是时代的需要[N];甘肃日报;2011年
2 张晋藩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华法系的特有内涵:民族法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陈耿 傅达林 刘婷婷;走向新中华法系的道路[N];经济参考报;2009年
4 王颖U,
本文编号:2449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44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