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心理学在自由心证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9-04 20:43
【摘要】:自由心证从本质上来说,是法律不预先设定机械的规则和约束来指示或束缚法官,而由法官根据自己的经验、逻辑、和良心理性,针对具体案件事实来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法官进行自由心证从其实质意义上讲,就是法官个体运用其自身所掌握的各门法学知识、各种生活知识、经验,通过对庭审中出现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比对分析,对发生在过去的案件作出一个终极的认定和司法评判。 本论文主要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对自由心证过程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目前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分析法官审判心理的基础,结合我国法官目前审判的现实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法官审判心理的成因,提出了完善我国法官审判心理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首先指出进行自由心证的法官所必须具备的人格特质;其次,分析了法官在具体审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认知心理倾向性;最后,揭示了各种心理学因素对法官自由心证的结果可能产生的种种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法官自由心证的过程就是法官自身心理变化的过程。从我国目前来讲对自由心证用心理学理论分析法进行系统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学术研究领域。研究者不仅要具备比较充分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且要理解和了解现实的法官素质、司法制度、证据制度等。这也是交叉运用心理学各学科理论知识和法学综合知识对自由心证进行心理学分析研究的一个难点。但是,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并富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当然,由于笔者能力水平有限,本论文的成果是有限的。但是,笔者在这篇论文中,始终以心理学各个学科的基础理论为基础,并以以法官审判人格心理、审判认知心理、审判社会心理为三大理论支柱,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这样的研究思路、方法在我国类似的研究中还是比较新颖的。这为将来进一步运用心理学分析法对自由心证进行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论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呼吁我国的立法、司法部门应当以人为本,重视我国法官审判的各种心理因素,将那些对法官公正审判产生不良影响的心理因素和制度予以抑制或变革,为法官公正审判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0-05;D91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梭;;论法律与道德的背离——由彭宇案所想到的[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2 彭婧婕;;经验法则在民事审判中的合理运用——以“彭宇案”的审理为例[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3 雷莹;;论心证公开[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4 郝忠;康智慧;郭鑫;;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心证的合理运用与保障机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祁亚平;;刑事庭审中的事实认定[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李昌盛;;身体语言与法官审判[J];法制资讯;2011年08期

7 肖建华;宋芳;;法院职权调查证据的程序意义与立法完善[J];天津法学;2011年03期

8 邱岳;;民国时期盐业缉私案件中的程序性问题研究——以“民国二十三年邹绍鲁等贩运私盐案”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易珍春;王华伟;;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召开主审法官负责制改革专家论证会[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10 林清毅;;论司法的应然期待与实然过程——从南京“彭宇案”与泸州“二奶继承案”谈起[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明宣;;建立法官职业保障机制之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纪伟;;正名·定分·成事——法官角色定位之于审判权独立行使[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柏正华;;法官执法公正的社会学思考——浅谈公开道德率的社会性功能[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瞿琨;;角色分析与法官审判行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5 姚菊芳;;证据呈现顺序对事件性质判断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泗汉;;坚持依法独立审判[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7 卫丹;;在处分权与审判权动态平衡视野下的撤诉干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甘应龙;谈湘兰;;证据才是事实[A];2002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2年

9 任才义;;浅谈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法官审判业绩考评工作的基本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湖北省竹溪县审计局 程度平;审计自由心证初探[N];中国审计报;2010年

3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李昌盛;身体语言与法官审判[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傅达林;“自由心证”:盲目排斥不如细心规范[N];学习时报;2005年

5 李文志;盟中级法院建立案件质量评估体系[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6 李昌盛;不自由的自由心证[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记者 邓新建 通讯员 裘晶文;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分类管理[N];法制日报;2011年

8 邓 桦 李 华;自由心证与我国的证据规则[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周健邋王建;自由心证的保障与规制[N];江苏法制报;2007年

10 ;论法官自由心证审判原则[N];江苏法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梅;自由心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秦宗文;自由心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淇;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郑未媚;自由心证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毛立华;论证据与事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树真;司法证明中的逻辑法则与经验法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秉祥;自由心证在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安静;自由心证与常识、常理、常情的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司吉梅;论法官自由心证在民事判决书中的体现[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纪平;论自由心证[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温文;论法定证据与自由心证结合模式之构建[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红朝;自由心证及其保障体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虞磊浩;刑事自由心证规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慧卿;论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罗嫱;论自由心证的制度保障[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文娟;论行政诉讼中的自由心证[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1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31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