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刑法中脱离共同正犯关系研究及其启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彬,冯景旭;论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及其完善[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道萃;;犯罪构成与正当化事由的体系契合[J];研究生法学;2011年04期
2 武良军;;论刑法中亲手犯的共同正犯——限于真正身份犯中亲手犯的探讨[J];研究生法学;2011年04期
3 邱帅萍;;论行政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和特征[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卢士强;;刑事责任能力与犯罪主体[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5 陈柏安;陈柏新;;揭开刑事责任能力的面纱——将刑事责任能力从犯罪主体构成要件排除出去[J];法治研究;2008年02期
6 马亚利;;论共同犯罪中止[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7 魏成;;刑法上的行为概念及对我国犯罪构成要件序位重排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01期
8 姚万勤;;不当行使所有权的刑法评析——以案例分析、学说检讨为中心论[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姜涛;;价值共识与犯罪论体系的中国选择[J];东方法学;2014年02期
10 罗翔;;结果无价值论之检讨[J];法学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树举;;论刑法第三条的立法技术:逻辑结构与立法语言[A];2013年“获取新知”专题研讨会——弘扬获取新知的思想 开发振兴贵州的智慧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佳宁;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雄飞;检察官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徐德华;犯罪结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邓君韬;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关系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胡江;文化视野下的犯罪论体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付其运;刑法的伦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刘雪梅;共犯中止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邓定永;犯罪既遂形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王彦强(王强);犯罪成立罪量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裴昱;犯罪预备处罚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高岩林;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正亮;论共同犯罪中的中止犯[D];河南大学;2011年
5 肖伟光;“雇凶杀人”案件的刑事责任认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宝云;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7 王晶晶;教唆犯未完成形态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徐金水;网络诈骗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振宇;轮奸犯罪中未得逞者的定性与处罚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戚海琼;聚众斗殴罪主体转化范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童伟华;共同正犯的部分中止问题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绳祖;;关于日本刑法的全面修改[J];法学研究;1985年02期
2 童伟华;;论日本刑法中的占有[J];太平洋学报;2007年01期
3 潘政委;;简述日本刑法中共犯与正犯的相关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0年06期
4 李强;;日本刑法中的“存款的占有”:现状、借鉴与启示[J];清华法学;2010年04期
5 张继良;赵立新;;20世纪日本刑法的三次变革及其启示[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5年00期
6 张淼;;日本近现代刑法发展研究[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5年00期
7 张明楷;;日本刑法的发展及其启示[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8 童伟华;;日本刑法中“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述评[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6期
9 李春珍;;日本刑法发展的历史考察[J];泰山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马顺成;;日本刑法中的事实错误理论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继良;赵立新;;20世纪日本刑法的三次变革及其启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2 张淼;;日本近现代刑法发展研究[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3 吴海航;;论法律移植与移植法本土化现象——围绕日本刑法200条的成立与删除[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古亦杨;日本刑法共同正犯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谢佳君;日本刑法教唆犯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8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7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