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法哲学思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2 王泽红;马克思法哲学的理论基石[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张勇;;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法哲学基础[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7期
4 文正邦,张玉光;中国传统法哲学概析[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陈义平;康德法哲学的权利伦理视域与法治理想[J];现代法学;2005年03期
6 吴玉章;《当代西方法哲学主要流派》[J];比较法研究;1993年03期
7 信春鹰;当代西方法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J];外国法译评;1995年02期
8 陈林林;中古基督教法哲学:法治主义的神学分支?[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9 李玉生,季金华;21世纪的亚洲与法律发展——第三届亚洲法哲学大会综述[J];学习与探索;2001年01期
10 赵翠侠;法理学与法哲学之考辩[J];理论月刊;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国华;;和谐社会呼唤“和”的法哲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2 孙育玮;;中国法理学前进中的问题与对策[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王晓;;论法哲学视野中的证明对象[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慕义;;卫生法哲学、生命伦理学与医疗维权[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5 杜景柏;;我国民法法典化的法哲学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杜景柏;;我国民法法典化的法哲学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刘进田;邓武红;;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福成;;评“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杨;;法律正当性观念的转变——以近代西方两大法学派为中心的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10 王聪;;民族地区经济法发展的法哲学思考——以贵州实情为例[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国华;和谐社会呼唤新的法哲学[N];北京日报;2005年
2 记者 白龙;第二十四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蒋安杰;“和谐”唱响24届国际法哲学大会[N];法制日报;2009年
4 记者 刘文晖;周永康致信祝贺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召开[N];检察日报;2009年
5 郭烁;第24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严存生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法哲学的使命与层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靳书君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恩格斯晚年所作序言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许章润;中国法哲学欠缺问题意识[N];法制日报;2011年
9 田心铭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南关检察院 祖宏;和谐社会呼唤全新的法哲学[N];协商新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育玮;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陈晖;近现代法哲学的两次转型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4 朱祥海;国家主义法哲学[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美希;私法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曹典顺;自由的尘世根基[D];吉林大学;2008年
8 于立深;公法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论[D];吉林大学;2005年
9 周尚君;《巴黎手稿》的法哲学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单飞跃;经济宪政哲学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鸿飞;恩格斯晚年法哲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吴鸣;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娜;法哲学及其逻辑起点新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王玉琴;论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宁夏大学;2004年
5 陈小慧;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6 杨贝;论佩雷尔曼新修辞学法哲学及其论证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龚向田;生存权的法哲学解析[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杨琨;刑事强制措施客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刘玉梅;韩非子法思想的美学观照[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陈敏;反向工程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7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64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