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白鹿原》中的乡村治理解读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05-07 21:32
【摘要】:改革开放扭转了我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单一和固步自封状态,使得乡村社会朝着多元、开放以及流动性转变。这种转变带给乡村社会活力和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传统的乡村管理模式在分崩离析,过去那种仅依靠自上而下的组织命令来开展乡村工作的模式也已不复存在,代之以民主法治的治理模式。基于此,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以及重要性在当今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不言而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1)),指引了方向。此外,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也对转变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当乡村社会排除了政治干预的任意性,法治化才能成为可能。此时,作为记录民族秘史的《白鹿原》便为笔者研究乡村治理提供了史料,抛弃这部文学作品所取得的文学价值来说,仅将其看作一手的史料来源,客观分析理清其中所蕴含的乡村治理的要素和模式,以期能对探索乡村治理的要素和模式提供些许启示与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分为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乡村治理的相关概述,具体包括了乡村治理的概念、要素以及乡村治理的历史流变,对乡村治理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从而利于后续文章的展开。第二部分是对《白鹿原》中的乡村治理进行解读,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对《白鹿原》中所蕴含自治与官治进行解读,主要着墨在自治模式,并从四个要素探讨:乡规民约作为规范、宗族作为组织形式、宗祠所体现的“宗祠精神”以及乡村精英在自治中的作用,以期发现能提供给目前的自治制度的相关经验。第三部分,对乡村治理的模式进行解读,探析从自治到官治的过程实际上所体现的是是自治与国家治理的一个博弈过程,内容包括了成因以及所取得社会效果方面。第四部分,基于前三章对目前乡村治理的启示,是本文的次重点。主要是论述目前村民自治制度中所蕴含的问题,并通过上述三章的论述得出相关经验,仍旧是从乡村治理要素方面来指出,具体包括:给予基层自治留有空间;发掘并重视村规民约在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乡村精英的带头作用;重视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四个方面。通过上述四个章节的论述,能够得出乡村治理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里存在着自治与国家治理的博弈,适应于我国目前乡村治理实践的是一种存在于国家治理之下的村民自治,是需要二者之间相互配合的。再者基于治理的复杂性,各要素之间只有有机配合才能构建新的三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才能回应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422.6;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治是乡村善治的根本保障[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11期

2 童海浩;;论乡村治理中法治与德治的对立统一关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19期

3 朱毅煊;;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规民约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思路——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J];南方农机;2019年23期

4 徐刚;;丰城探索“115”乡村治理新模式[J];农村经营管理;2019年12期

5 李晓;陈红;;小网格织就乡村治理大格局——武邑县以党建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J];共产党员(河北);2019年24期

6 柏巍;;论乡村治理体系中法治建设的完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06期

7 种效博;;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与重构[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8 毛玉娟;张靖;;甘肃省“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可行性分析[J];地产;2019年16期

9 刘同君;王蕾;;论新乡贤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功能[J];学习与探索;2019年11期

10 孔繁金;;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必然[J];老区建设;201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巧娜;;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A];第十三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8年

2 周建平;;乡村治理创新要坚持简单化原则[A];2014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6年

3 苗伟;;全方位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探索实践[A];“农村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第九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唐正繁;;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探析[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5 丁玲;;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变迁研究[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6 郭书田;;乡镇政府改革与乡村治理[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郭文娟;;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A];第十三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8年

8 司月霞;;当前乡村治理法治化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A];第十三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8年

9 李德芳;;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以河北定县为例[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俊;郭正林;;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研究:安徽呈东村调查报告361[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建琴;浅谈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演变[N];上饶日报;2019年

2 郧阳区柳陂镇党委 党永生;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十堰日报;2019年

3 黄霞 特约通讯员 吴乃云;江口多措并举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N];铜仁日报;2019年

4 记者 张品;全市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N];菏泽日报;2019年

5 戴先任;乡村治理要跳出“管僵放乱”怪圈[N];日照日报;2018年

6 记者 杨贵;毕节市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试验启动会召开[N];毕节日报;2019年

7 记者 巫鹏 通讯员 牛鸿翔;宝丰县石桥镇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N];平顶山日报;2019年

8 龙游县委党校 张学华;唯物辩证法: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遵循[N];衢州日报;2019年

9 翁源县政协 李敏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N];韶关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孟性荣;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N];毕节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习明;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范洪亮;非均衡状态下乡村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广;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水;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亚民;海疆知县蓝鼎元的乡村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静;农村公共资源治理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康菊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疆乡村治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9 胡勇军;国家权力渗透与苏州乡村治理(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马欣荣;中国近现代乡村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卓;宗族底色下乡村治理组织的“过密化”分析及整合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李盐;G市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3 杨琪;《白鹿原》中的乡村治理解读及启示[D];甘肃政法学院;2019年

4 赵洁;新时代边疆乡村治理格局的建构困境与突破路径[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5 钟诚;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6 代玉龙;西部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

7 肖靓;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

8 郑芳;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9 梁勤荣;农业产业化作用下乡村治理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10 马玉斐;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3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653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