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国强制起诉程序及其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51.6;DD9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世勋;不起诉适用中的几个特殊问题[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7年03期
2 周世勋;关于不起诉后发现新事实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戴中祥;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享有起诉权的几点思考[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4 闵春雷,李大名,李英民;论不起诉适用中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03期
5 ;检察院能否受理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并作出不起诉决定?[J];人民检察;2004年02期
6 黄峰;桂兴卫;;刑事和解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某基层检察院的和解不起诉为切入点[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04期
7 何通;;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不起诉制度的利弊[J];今日科苑;2008年18期
8 王东坡;;试论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J];知识经济;2009年02期
9 侯晓焱;;英国不起诉司法审查制度介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10期
10 谭天瑶;苗福翠;;不起诉答疑说理工作机制的适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望原;邹兵;;试论民事赔偿对不起诉的影响和具体适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彭旭邦;;刑事和解不起诉范围的构想[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马浩青;何海龙;;和谐社会视野下未成年人适用相对不起诉制度之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4 汪少鹏;;刑事诉讼不起诉制度理论与实务中的几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5 屠晓景;周芸;;2003-2006年度湖州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不起诉适用情况调查报告[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张磊;;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陶建军;王力欣;范小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分析——以公诉环节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胡献春;;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与不起诉的衔接[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方明;李戬;;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分析及制度构建——以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检察环节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翁跃强;胡涛;;试论检察权外部制约机制的构建[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卓文俊 通讯员 陈俊云 许青青;“给你们半年,望你们悔改”[N];福州日报;2011年
2 宋冰;在创新中发展[N];咸阳日报;2009年
3 乔小斌;浅谈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机制[N];榆林日报;2010年
4 记者黄东黎;撤案不起诉决定报上级院审批[N];法制日报;2005年
5 刘晓康 李继峰 童华岗;“风险预警”化解潜在矛盾[N];常州日报;2010年
6 黄维智;不起诉听证应遵循四个原则[N];检察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梁家俊 通讯员 黄恒燕 吴茜;一个细节还原真相 鲁莽教员获免起诉[N];法治快报;2009年
8 沈义;重庆推行“答疑说理”制度[N];检察日报;2007年
9 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 刘辉;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体现“恢复性司法”理念[N];法制日报;2011年
10 张海军 邓宝玉;建议撤回起诉不能 代替不起诉决定[N];检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丹生;审前程序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刘兰秋;刑事不起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谢小剑;公诉权制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磊;滥用公诉权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谢识;不起诉制度论[D];吉林大学;2009年
6 余为青;刑事诉讼平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蔡巍;检察官自由裁量权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利君;刑事公诉行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谢登科;认罪案件诉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红梅;不起诉制约机制探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靳国强;几起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法理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约丹;论附条件不起诉司法探索与制度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郭宁;不起诉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宗玉琨;论德国强制起诉程序及其借鉴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吕海峰;不起诉制约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汪竹林;论不起诉的适用条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黄丽洁;论我国不起诉制约机制的缺陷与完善[D];广东商学院;2010年
9 陈芳;我国附条件不起诉人民监督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宋茂常;关于附条件不起诉对接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1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5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