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李某某敲诈勒索今麦郎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09 22:10
   在公民法治意识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为人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维权。但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手段行为过激的过度维权现象,甚至构成刑事犯罪。文章就此以“李某某天价索赔案”为例,对消费者维权领域中出现的过度维权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此类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进行论证。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案基本案情及法院的判决结果,然后结合实践中同类过度维权案例,得出此类案件的两个共性,即向媒体曝光和索要高额赔偿。由此总结出本案的两个争议焦点:1.索要高额赔偿的行为是否可推断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2.向媒体曝光等手段行为是否属于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要挟”行为。第二部分根据本案争议焦点,首先对“非法占有目的”和“威胁、要挟”行为的含义进行阐释,然后分析过度维权的巨额索赔不等于非法占有目的;向媒体曝光不等于要挟行为;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李某某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第三部分是对过度维权案件认定的相关思考。一方面,对本案一、二审法院判决思路进行评析;另一方面,明确了过度维权属于私力救济;最后,提出规制过度维权行为的三点建议:规范维权行为、严控入罪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学位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4.3;D9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庆展;;论财产型犯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J];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24期

2 陈辰;;信用证项下的非法占有与非法占用[J];科学中国人;2017年11期

3 马树勇;;“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方式探讨——以合同诈骗罪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9年02期

4 王丹;温浚泖;;论抢劫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以陶某抢劫案为例[J];法制博览;2017年33期

5 王志远;齐一村;;非法占有目的:值得反思的路径依赖[J];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12期

6 刘娜;杨涛斌;;论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之分歧——以司法实践为视角[J];中国检察官;2017年23期

7 马爽;;财产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8年32期

8 王俊;;非法占有目的的不同意义基于对盗窃、侵占、诈骗的比较研究[J];中外法学;2017年05期

9 李成悦;;司法实践认定三类金融诈骗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之辨析[J];法制博览;2018年11期

10 陶佳咏;陈娟;;浅析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的困境及出路[J];法制博览;2017年3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锦灏;特殊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年

2 陈亚如;黄某某抢劫案案例评析[D];渤海大学;2019年

3 苗旖;李某某敲诈勒索今麦郎案分析[D];渤海大学;2019年

4 戴旭阳;向不特定人员虚假发售原始股行为的刑事定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5 王填填;他占所有物窃取行为定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6 闫增华;论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吉林大学;2018年

7 任秋霞;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D];河南大学;2018年

8 赵莹莹;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产生及认定[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9 李焕焕;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10 汤霁;非法占有及其目的的司法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5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15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