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法治化

发布时间:2017-04-02 18:18

  本文关键词: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法治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法治国家或以法治为追求的国家中,立法关系可以视为确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逻辑起点。这是因为一方面,法治原则要求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运作要依法律而行,立法则是生成法律规则的最基本甚至唯一的方式。这确立了立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起点地位。由此,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力关系既是确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要求,且由于立法是中央和地方在行使其他权力的规则的最主要来源,又使得立法关系与其他关系相比处于先决地位。另一方面,现代民主更多地是以代议制的模式来实践,而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代议机关往往同时也是立法机关。有些法学家、政治家认为主权的其他权力来自于立法权。因此,在现代民主国家或以民主为追求的国家里,立法权居于国家权力体系中的首要位置。立法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配置和运作不能改变立法权的这种特殊地位,故可以将立法关系视为确立现代民主国家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逻辑起点。三十几年以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改革在不断推行与深入。随着立法法等专门法律的实施,我国的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已经初步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困境,例如中央立法权的弱化、行政化、司法化,地方立法权的超前主义、保护主义、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引领第三轮司法改革,其中完善立法体制是重要内容,这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要求,对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立法法修正案的通过更是为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完善提供了途径。本文从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概念及特征出发,阐述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内涵,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立法权限和立法事项如何划分。当前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的理论形态主要有中央集权主义、地方分权主义、均权主义三种。每一种理论形态背后都有其理论渊源。当今世界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而且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模式也不尽相同。单一制国家倾向于集权主义,联邦制国家倾向于分权主义。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模式自建国以来几经变化,形成了现在“梯度分权”的格局,即在注重各地差异性的基础上,有步骤、非均衡、因地制宜地下放立法权。这种格局是由多部重要法律共同确定的。在依法治国和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从而可以妥善的解决地方于中央立法矛盾问题,这将十分有利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整体的发展,并且在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立可以形成良好的制度,这样既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发展环境,也可以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因此,处理和完善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寻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良好发展,从而构建一种中央权威、统一以及地方高效、民主的权力体系是我国当前所急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央立法 地方立法 集权 分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0.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引言11-18
  • 一、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的理论18-25
  • (一)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概念及特征18-19
  • 1. 中央立法的概念及特征18
  • 2. 地方立法的概念及特征18-19
  • (二) 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内涵19
  • (三)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的理论形态19-25
  • 1. 中央集权主义19-21
  • 2. 地方分权主义21-23
  • 3. 均权主义23-25
  • 二、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权力划分的模式分析25-34
  • (一) 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模式25-28
  •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沿革25-26
  • 2. 我国当前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一般制度26-28
  • (二) 国外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模式28-32
  • 1. 单一制国家的立法模式28-30
  • 2. 联邦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模式30-32
  • (三) 国外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对我国的启示32-34
  • 三、我国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的困境34-41
  • (一) 当前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发展的背景34
  • (二) 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的困境分析34-41
  • 1. 中央立法权的弱化34-36
  • 2. 中央立法权的行政性36-37
  • 3. 中央立法权的司法化37
  • 4.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37-38
  • 5. 地方立法的“超前性”38-39
  • 6. 地方立法的保护主义39
  • 7. 地方立法的冲突性39-41
  • 四、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实现路径41-48
  • (一)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前景41-42
  • 1. 中国社会正在逐步实现从总体性社会向自治型社会的演变41
  • 2. 多种利益群体的出现41-42
  • 3.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变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42
  • (二)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原则42-44
  • 1.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42-43
  • 2.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43
  • 3. 双向制约与监督并存43-44
  • (三)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建议44-48
  • 1. 进一步优化《立法法》,明确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权限44-45
  • 2.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法律审查制度45-46
  • 3.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法律争议解决机制46
  • 4. 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46-47
  • 5.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54
  • 后记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鹰;;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的法律划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孙波;;论地方专属立法权[J];当代法学;2008年02期

3 胡盛仪;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中的控制与合作[J];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3期

4 李力;我国地方立法权限问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王泽林;现阶段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基本思路[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刘作翔;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批判——兼论“司法权国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J];法学研究;2003年01期

7 封丽霞;;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标准:“重要程度”还是“影响范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8 张永斌;世界主要国家与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考察[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孙恒山;地方立法应向小立法转变[J];人大研究;1997年01期

10 肖巧平;;立法法修改之划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限的建议[J];人大研究;201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庆栋;我国地方立法权的配置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法治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2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