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考夫曼的法学方法论思想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9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考夫曼法学方法论思想的源与流
第一节 考夫曼的生平
第二节 考夫曼的主要著述
第三节 考夫曼法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四节 考夫曼对拉德布鲁赫的继受与发展
第五节 不得不提及的两个问题
第二章 考夫曼的法律解释思想
第一节 近现代法律解释思想概述
一、近代的法律解释理论
二、现代的法律解释理论
三、近现代法律解释理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
一、德沃金的“法律重构”理论
二、波斯纳的“超越解释”理论
第三节 转向认识论的法律解释
一、认识论解释学的使命
二、法律解释的对象
三、法律解释的目标
四、法律解释的客观性
五、法律解释的过程
第三章 考夫曼以人为基础的正义程序理论
第一节 当代程序理论
一、对话模式
二、真理一致理论
第二节 考夫曼对当代程序理论的反思
第三节 对真理共识理论的补充发展
一、诠释学与论证理论
二、人与真理性聚合理论
第四章 考夫曼的类型与类推思想
第一节 一般法律推理理论概述
一、“三段论”的迷光
二、德沃金的泛类推思想
三、需要澄清的法律发现过程
第二节 考夫曼的类推思想
一、抽象概念体系
二、类型与“事物的本质”
三、类推与事物的本质
第三节 法律关系:作为对类推的适用
第四节 法律原则:作为对类型的补充
第五章 反思与宽容
第一节 反思的法哲学
第二节 宽容与法律
第三节 对反思之反思
结语: “宽容”考夫曼
参考文献
谢辞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莹;;关于大学参与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1年22期
2 黄继红;;2008年国内生态文明研究述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4期
3 聂长建;何跃军;;“六十而耳顺”的法律商谈论解读[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4 李丽;;现代和谐关系下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王西华;;社会主义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比较[J];理论探讨;2011年04期
6 张宇;王丽娜;;参与行政与公私协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7 肖宇;;法律论证之“可接受性”的语用分析——以“肖传国雇凶殴打方舟子案”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8 尚华;;论建构主义与案件事实的认定[J];前沿;2011年15期
9 欧阳恩钱;;环境风险的适应制度选择——法社会学的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10 黄艺羡;;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多维视野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形态考辨[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尚涛;权力与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5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金华;走向主体间性的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小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新发;论文学的主体间性和意义生成[D];厦门大学;2002年
3 梁琦;翻译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苏静;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5 徐建平;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琚红;主体间性家庭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东海;主体性·主体间性·交往实践[D];湘潭大学;2002年
8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雷奕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宏顺;从隐形翻译看译者的主体性[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57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5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