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传统与现代:乡村法治中的观念变迁

发布时间:2020-11-05 23:21
   乡村法治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也将会是依法治国进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乡村社会中对立的二元结构成为了法治发展最大的阻碍。在对乡村法治内涵的分析上可以看到其不仅包含有制度层面的构筑和治理层面的完善,更意味着观念层面的转变。在乡土社会中依然保留着大量的传统元素,对这些元素的探究与梳理亦是对乡村法治的再认知。随着现代国家政权的建立,以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乡村社会从组织结构到思想观念,再到法治实践也都有着巨大的转变。家族观念的变迁塑造了当下乡民的“个人意识”、“权利意识”,使人们摆脱宗族政治束缚,而获得自我。但尴尬的是并没有彻底的形成“个人权利本位”的观念,也难以将法律作为信仰。诉讼观念的变迁也同样不是彻底的和完全的。因为在乡村社会,息讼是有其当然合理性的。因此当下乡民的诉讼观念是息讼与争讼两者皆存的状态。这也是由于乡村社会中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共存之局面而产生的。而传统的义利观念在向逐利观不断的转变,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乡村法治的发展必然要依靠经济的推动,人们的逐利行为就是在为乡村法治铺路。但同时这一行为若缺乏相应的辖制和规范,却又是危险的,是极容易陷入乡村发展的流弊之中的,因此需要慎重对待。观念变迁之种种是有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因素的。首先是政治上的原因。传统社会中的“国”并不是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那是一种特殊的,家族与皇权对等,社会与国家相融的状态。通常也称之为家国同构的社会。因此新的国家政权的建立就意味着家族制度的崩塌,宗族主义的削弱,而这一系列的变动所反映的正是中国社会由“家国”向“国家”的转换。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内含于社会中的种种秩序力量分散开来,且命运殊途。其次是经济上的原因。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是社会的全面改变,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式理性”的确立,与三种所讲的传统观念都是对立存在的,这是一种严谨性、谋划性、程序性与散漫性、怠惰性、被动性的文化观念的对立。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社会阶层地位区分标准的变化,即由传统社会中文化阶层的分化变为现代的经济阶层的分化。而这些又都集中地体现在经济纠纷的增多上。第三是法治发展的催化。这对于观念变迁来讲实在是不可或缺的外部原因,法治发展的目的并不应旨在摧毁已有的,而应在于引导、扭转和矫正。并且在乡村法治观念变迁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流弊,观念转变的滞后性是普遍意义而言的,在具体的法治现实中很可能恰恰相反,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即本是无讼、息讼转而成了滥讼,本是重义轻利转而成了追逐利益。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是乡村法治发展中所遇到的极大阻碍,因而就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探讨和论证乡村法治之架构。从二元对立的观点出发,其架构也应从乡村与国家两个方面来理解。但是在现阶段的乡村法治中却应该有主次之分,应将现代法治融于乡村自治之中,从而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法治。具体而言,于乡村探讨自治,是旨在说明其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自治。但是“文化”一回事从不实现于短暂的构建,人们所有的行为都将被文化容纳、吸收、整合,又很难见到其有半分的改变。这实在需要久远而又漫长的等待,也许经过人们千万次的努力,尝遍了成功与失败之后才能形成一种不一样的文化。但其虽难以被架构却可以被推进和加速。因此国家对乡村法治的推进是需要的,且应该是锲而不舍的。要在制度和司法上不断地健全和完善,而后才会得见成效。
【学位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0.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乡村法治中的传统与现代
    2.1 乡村法治中的传统元素
        2.1.1 宗族主义
        2.1.2 无讼主义
        2.1.3 义利之辨
    2.2 乡村法治的现代内涵
        2.2.1 制度层面的构筑
        2.2.2 治理层面的完善
        2.2.3 观念层面的转变
3 乡村法治中观念变迁的表现
    3.1 家族观念的变迁
        3.1.1 乡土家族观念以父权为核心
        3.1.2 家族观念向个人意识的转变
        3.1.3 乡土家族观念的现代分析
    3.2 诉讼观念的变迁
        3.2.1 乡土息讼观念的历史解读
        3.2.2 息讼观念向争讼观念的转变
        3.2.3 正视息讼观念
    3.3 义利观念的变迁
        3.3.1 乡土义利观念的一般分析
        3.3.2 传统义利观念向逐利观念的转变
        3.3.3 乡土义利观念对乡村法治环境的影响
4 乡村法治中观念变迁的原因
    4.1 宗族主义的削弱
        4.1.1“家国”到“国家”概念的转换
        4.1.2 秩序力量的分散
    4.2 经济结构的调整
        4.2.1 市场经济的冲击
        4.2.2 阶层地位的变化
        4.2.3 经济纠纷的增多
    4.3 法治发展的催化
        4.3.1“送法下乡”的开展
        4.3.2 法律地位的平等
5 观念变迁与现代乡村法治之架构
    5.1 警惕乡村法治观念变迁中的流弊
        5.1.1 谨防争讼主义下的滥讼现象
        5.1.2 谨防不合理逐利观念的产生
    5.2 规范地方自治力量的运用
        5.2.1 避免地方民主的盲目性
        5.2.2 构建乡村文化自治机制
    5.3 以现代法治观念引导乡村法治建设
        5.3.1 构建法治与村治的相安之局
        5.3.2 以国家法律为乡村法治的引导
        5.3.3 以基层司法为乡村法治的延伸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思莲;范士陈;;改革开放以来海南黎族社会观念变迁及特征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2 郭彩霞;;大众媒介与观念变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9期

3 孔海娥;改革开放以来的几种观念变迁笔谈(四篇) 从“受众”角色变迁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众文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4 王建民;;从“农民”到“农民工”的自我观念变迁[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5 郭济汀;王寿林;;社会主义观念的突破和理论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S5期

6 郭济汀;;社会主义的“中国观念”——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念变迁考察[J];学习论坛;201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崔丛聪;乡土社会婚育观念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张静泊;传统与现代:乡村法治中的观念变迁[D];河北经贸大学;2018年

3 钟英雄;蒜岭村村民价值观念变迁的考察与分析[D];福州大学;2006年

4 张心遥;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观念变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5 陈果;我国农民婚育观念变迁及价值审视[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黄凯鑫;牧民与牛:白玉藏族观念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7 佟景元;中国法观念变迁的动力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穆盼盼;社工项目试点村女性价值观念的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2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72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