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法治进程的法理阐释
发布时间:2020-12-26 18:20
现代法治在中国肇始于清末民初,百年间经历了"法政""政法"两种既有联系又差异较大的类型。在学界既有的"革命范式""近代化范式"基础上,将"法治"作为分析工具揭示"法政"和"政法"的制度差异,并探讨从法政到政法的背后逻辑,可以从法理上对中国近现代法治进程进行整体性审视。
【文章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法政”初度
(一)“法政”观念的流布
1. 拒绝。
2. 观察。
3. 有条件地接受。
4. 全盘接受。
(二)制度层面的展开
1. 构建全新法律体系。
2. 确立分权原则。
3. 制定宪法。
4. 推行地方自治。
5. 培养“法政”人才。
6. 五族共和观念形成。
二、从“法政”到“政法”
(一)政体设计出了问题
1. 参议院权力过大。
2. 行政中枢不明。
3. 立法机关时有时无。
(二)关键问题未处理好
1. 军人参政屡见不鲜。
2. 行政诉讼制度弱化。
3. 未处理好政治强人退出的法律制度。
(三)对“法政”体制期望过高
(四)苏俄实践之影响
三、“政法”体制的确立
四、结语
本文编号:2940224
【文章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法政”初度
(一)“法政”观念的流布
1. 拒绝。
2. 观察。
3. 有条件地接受。
4. 全盘接受。
(二)制度层面的展开
1. 构建全新法律体系。
2. 确立分权原则。
3. 制定宪法。
4. 推行地方自治。
5. 培养“法政”人才。
6. 五族共和观念形成。
二、从“法政”到“政法”
(一)政体设计出了问题
1. 参议院权力过大。
2. 行政中枢不明。
3. 立法机关时有时无。
(二)关键问题未处理好
1. 军人参政屡见不鲜。
2. 行政诉讼制度弱化。
3. 未处理好政治强人退出的法律制度。
(三)对“法政”体制期望过高
(四)苏俄实践之影响
三、“政法”体制的确立
四、结语
本文编号:2940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94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