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我国尊严死的立法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4:17
  医学技术的进步虽然延长了人的生命,却也引发了因无效治疗带来的对生命末期质量和人格尊严保护问题的拷问。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面对高昂、紧缺的医疗资源带来的压力,尊严死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中国社会并引发关注,历年两会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尊严死相关立法,但是对于我国是否具备尊严死的立法条件,至今尚欠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探寻尊严死概念的起源及发展,否定了单纯将尊严死界定为拒绝维生支持这一做法,并立基于本土化语境对“尊严死”一词进行概念重构,并与安乐死、医助自杀、生前预嘱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第二部分是分析尊严死的法理基础,指出尊严死的权利基础是各国际人权公约、各国宪法所规定之生命权与自由权,在医疗语境中反映在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之上,并且要受到公共利益原则、法律父爱主义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三方面的克减。本文第三部分从文化层面分析了儒、道、释三家的生死观以及传统孝道文化,指出儒家“乐生忌死”的观念有碍人们正视死亡,而传统的孝道文化亦作为一种社会评价束缚着患者家属的选择。本文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尊严死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尊严死立法是否会引发或加深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进行了探讨。... 

【文章来源】:西南医科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我国尊严死的立法基础研究


临终患者自主权的行使及执行范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死亡观念转变与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辩证思考[J]. 吴燕铭,张巩轶,李惠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9(14)
[2]生前预嘱制度与公证的介入[J]. 张宁沛,高畅.  中国公证. 2019(07)
[3]医疗中的善意强制及其可能——医学父权主义的实践合理性解析[J]. 刘月树.  社会科学战线. 2019(05)
[4]现代科技背景下生命支配权之理论审视与制度构建——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之生命权立法的完善[J]. 周平,严永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5]人权视角下尊严死合法化研究[J]. 陈龙.  医学与法学. 2018(06)
[6]韩国延命医疗中断立法之评介[J]. 刘兰秋.  河北法学. 2018(11)
[7]论我国生前预嘱的立法保护[J]. 王凯强,白羽,常翰玉,徐婷婷,初炜.  医学与哲学(A). 2017(06)
[8]刑法视野下临终患者的自主决定权及限制[J]. 于佳佳.  当代法学. 2015(06)
[9]论我国尊严死合法化的若干阻碍[J]. 张亦奇,杨杰,孙涵潇,刁莎,田刚,陈慧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03)
[10]儒家生死观之研究[J]. 程思,徐春林.  原道. 2014(01)

博士论文
[1]现代医学情境下死亡的尊严研究[D]. 王云岭.山东大学 2011
[2]论自尊与自由[D]. 贺平海.上海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法律父爱主义视阈下的合理医疗[D]. 蒋河丹.浙江大学 2017
[2]道家生死观的临终关怀价值[D]. 邢晨.天津医科大学 2016
[3]孝道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传承研究[D]. 王瑾.青岛科技大学 2015
[4]论预先指示制度及其在我国的构建[D]. 孙也龙.华东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39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939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