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国古代刑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考论

发布时间:2021-01-26 08:05
  “枉”所表达的最为基本的含义是“不直”,引伸为“违法曲断”,进一步延伸出“无罪而杀之”的含义,传世文献中少见“不枉”等双重否定的表述形式。“枉法”核心含义在于“枉”,在传世文献中作名词、形容词时为不直或邪曲之法;作动词时理解为使法不直或破坏法律,违法曲断等。竹简秦汉律中,“枉法”的相关内容皆与“受人货财”“受赇”连用,内嵌了“受财”的含义并且形成了如“受赇枉法”“枉法受财”的固定表述形式。“不枉法”的表述在“枉法”形成固定含义之后才出现,并且含义仅局限在法律术语上。在正史文献中记述有比附“枉法”定罪量刑内容,随着律学的发展,比附“枉法”定罪量刑的情况逐渐增加,在唐律内规范得更加系统和全面。唐代对历代刑事立法成果中关于“财货”的犯罪行为进行总结,在唐律中系统地归纳为“六赃”,“枉法”与“不枉法”属于唐律“六赃”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唐律中“枉法”出现频次远远超过“不枉法”,且彼此地位相互独立,呈并列关系。律内最为典型的比附“枉法”的内容是“以枉法论”与“准枉法论”的表述。“不枉法”作为“赃罪正名”在唐律“六赃”中竟是唯一一个没有作为比附量刑对象的,这与“不枉法”作为“正赃”之一与其在律内...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枉法”与“不枉法”的含义
    (一)“枉”的含义与表述特征
    (二)“枉法”的表述及其含义
    (三)“不枉法”与“枉法”的关系
    (四)“枉法”在传世文献中的表述
二、竹简秦汉律中的“枉法”
三、唐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
    (一)法典中的“赃罪”规范体系及其中的“枉法”与“不枉法”
    (二)“六赃”的计量标准
    (三)“枉法”与“不枉法”的关系
    (四)“枉法”与“不枉法”的量刑
四、宋元时期刑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
    (一)宋代刑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
    (二)元代刑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
五、明清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
    (一)明代刑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
    (二)清代刑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法语言抑或学理解释?——注释律学中的“六杀”与“七杀”[J]. 刘晓林.  清华法学. 2018(06)
[2]彼此独立抑或主附相依:唐律中的“枉法”与“不枉法”[J]. 刘晓林,潘峙宇.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8(05)
[3]受贿犯罪的保护法益[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18(01)
[4]唐律中的“罪名”:立法的语言、核心与宗旨[J]. 刘晓林.  法学家. 2017(05)
[5]明代官吏赃罪处罚原则及其启示[J]. 林秋萍.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3)
[6]唐律中的“余条准此”考辨[J]. 刘晓林.  法学研究. 2017(03)
[7]唐律立法体例的实证分析——以“不用此律”的表述为中心[J]. 刘晓林.  政法论坛. 2016(05)
[8]中国古代刑法文化的基本内涵探究[J]. 李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9]《唐律》案例适用汇编[J]. 苏阳.  法制与社会. 2014(32)
[10]《唐律疏议》中的“及”字例析——传统中国的立法技术一瞥[J]. 张田田.  法学家. 2014(05)

硕士论文
[1]唐代慎刑论[D]. 孟宪政.吉林大学 2010
[2]《唐律疏议·贼盗》死刑律文考述[D]. 刘晓林.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0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000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0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