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富民涉讼研究 ——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主
发布时间:2021-03-07 09:19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反映南宋时期民间诉讼以及司法过程的珍贵史料,对了解宋代,尤其是南宋民间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富民”阶层开始壮大,且产生着重要影响。《名公书判清明集》中也记录下了“富民”身涉诉讼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到“富民”作为个体、以及作为整个阶层时,其生活的另一面实景。首先,从内容来看,“富民”涉讼包括三个方面,即赋役诉讼、家庭内部纠纷以及乡邻纠纷。其中,乡邻纠纷占据“富民”诉讼的绝对比重,其内容紧紧围绕财富的争夺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社会矛盾。此外,“富民”在身涉诉讼时,其表现出来的形象并非完全负面,也有良善的一面,但是,就着眼于整体来说,诉讼中的“富民”仍是其负面形象远远多于正面形象。其次,地方官进行司法判决时,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他们十分务实,并不囿于法律条文,而是结合人情和法意寻求最优的解决途径,以息讼平争,因此,在不同类型案件处理中,他们的司法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繁赋、重役之下,出于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们对抵负国税、逃避差役的“富民”甚少加以刑罚,反之,对利用公职谋私的人则严惩不贷。因商品经济大发展,儒家所提倡的传统义利观出现转变...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时段、内容及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
第一章 《清明集》中的“富民”身份判定标准
第一节 判文中直接说明其身份
第二节 根据判文中的相关财产信息确定其身份
一、根据田亩数判断户等
二、根据产钱、税钱、现钱判断户等
第二章 富民涉讼概况
第一节 赋役之辩
一、税赋案
二、差役案
第二节 户内纠纷
一、立嗣之争
二、财产继承分配之争
第三节 乡邻诉讼
一、一般诉讼案
二、豪横案
第四节 富民涉讼特点
第三章 地方官对富民诉讼的处理态度及特点
第一节 赋役之辩:体恤民情,维护公义
一、体恤民情:宽待百姓,不施刑罚
二、维护公义:惩治不法公职人员
第二节 户内纠纷:以和为主,教化民众
一、以和为主:晓之情法,平息诉讼
二、教化民众:惩治不义,以正风俗
第三节 乡邻诉讼:优待士人,惩凶抑豪
一、优待士人:无伤其类,小惩大戒
二、惩凶抑豪:顾及家世,重惩依附
第四节 地方官的司法特点及原因
第四章 从《清明集》涉讼案管窥富民生活
第一节 国家制度调整中的实际受损方:以役法为例
第二节 家庭继承中的个体分化和整体扩展
第三节 围绕财富展开的乡间社会关系
一、富民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
二、以财富为中心的地方关系网
结语
附表: 《清明集》中富民涉讼案件统计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宋代富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对学术界相关批评与质疑的回应[J]. 薛政超. 思想战线. 2018(06)
[2]“富民社会”理论的学术研究回顾及展望[J]. 张锦鹏,武婷婷. 思想战线. 2018(06)
[3]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国际视野笔谈[J]. 李治安,李振宏,彭卫. 古代文明. 2018(01)
[4]勤俭信智与读书入仕:唐宋“富民”品质特征略论[J]. 薛政超.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7(10)
[5]南宋砧基籍研究——基于《名公书判清明集》的分析[J]. 陆红. 中国农史. 2016(06)
[6]财富改变关系:宋代富民阶层成长机理研究[J]. 张锦鹏.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6)
[7]宋代富民阶层成长的制度空间:以交易费用为视角[J]. 张锦鹏.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8]再论唐宋契约制租佃关系的确立——以“富民”阶层崛起为视角的考察[J]. 薛政超. 思想战线. 2016(04)
[9]南宋范应铃法律思想探析——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中心[J]. 李倩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10]宋代的“富民”与国家关系——以税制改革为核心的考察[J]. 田晓忠.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5(03)
硕士论文
[1]南宋明公胡颖判词研究[D]. 胡晓文.河北大学 2015
[2]《名公书判清明集》所见之宋代土地交易纠纷及其解决[D]. 张全宇.河南大学 2014
[3]《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所见南宋女性诉讼[D]. 汪初芸.西南政法大学 2006
[4]《清明集》中所见的南宋乡村社会[D]. 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68808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时段、内容及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
第一章 《清明集》中的“富民”身份判定标准
第一节 判文中直接说明其身份
第二节 根据判文中的相关财产信息确定其身份
一、根据田亩数判断户等
二、根据产钱、税钱、现钱判断户等
第二章 富民涉讼概况
第一节 赋役之辩
一、税赋案
二、差役案
第二节 户内纠纷
一、立嗣之争
二、财产继承分配之争
第三节 乡邻诉讼
一、一般诉讼案
二、豪横案
第四节 富民涉讼特点
第三章 地方官对富民诉讼的处理态度及特点
第一节 赋役之辩:体恤民情,维护公义
一、体恤民情:宽待百姓,不施刑罚
二、维护公义:惩治不法公职人员
第二节 户内纠纷:以和为主,教化民众
一、以和为主:晓之情法,平息诉讼
二、教化民众:惩治不义,以正风俗
第三节 乡邻诉讼:优待士人,惩凶抑豪
一、优待士人:无伤其类,小惩大戒
二、惩凶抑豪:顾及家世,重惩依附
第四节 地方官的司法特点及原因
第四章 从《清明集》涉讼案管窥富民生活
第一节 国家制度调整中的实际受损方:以役法为例
第二节 家庭继承中的个体分化和整体扩展
第三节 围绕财富展开的乡间社会关系
一、富民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
二、以财富为中心的地方关系网
结语
附表: 《清明集》中富民涉讼案件统计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宋代富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对学术界相关批评与质疑的回应[J]. 薛政超. 思想战线. 2018(06)
[2]“富民社会”理论的学术研究回顾及展望[J]. 张锦鹏,武婷婷. 思想战线. 2018(06)
[3]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国际视野笔谈[J]. 李治安,李振宏,彭卫. 古代文明. 2018(01)
[4]勤俭信智与读书入仕:唐宋“富民”品质特征略论[J]. 薛政超.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7(10)
[5]南宋砧基籍研究——基于《名公书判清明集》的分析[J]. 陆红. 中国农史. 2016(06)
[6]财富改变关系:宋代富民阶层成长机理研究[J]. 张锦鹏.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6)
[7]宋代富民阶层成长的制度空间:以交易费用为视角[J]. 张锦鹏.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8]再论唐宋契约制租佃关系的确立——以“富民”阶层崛起为视角的考察[J]. 薛政超. 思想战线. 2016(04)
[9]南宋范应铃法律思想探析——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中心[J]. 李倩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10]宋代的“富民”与国家关系——以税制改革为核心的考察[J]. 田晓忠.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5(03)
硕士论文
[1]南宋明公胡颖判词研究[D]. 胡晓文.河北大学 2015
[2]《名公书判清明集》所见之宋代土地交易纠纷及其解决[D]. 张全宇.河南大学 2014
[3]《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所见南宋女性诉讼[D]. 汪初芸.西南政法大学 2006
[4]《清明集》中所见的南宋乡村社会[D]. 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68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06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