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慎刑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21:22
本文关键词:唐代慎刑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谈到中国古代的刑罚,现代人大多会联想到酷刑、残暴,想到纣王,多是这些负面残忍的印象,中国封建社会确实也存在着重刑、酷刑这样残忍的一面。但当我们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及制度以后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同样也有充满了人性关怀一面,而且在思想层面上这一面才是主流。处于中国的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字,仁者爱人。滥施刑罚、“不教而诛”是与古代正统主流思想有冲突的。当然不管是何种思想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长久的统治,但是在这种思想传统中生活的人们,不管是何阶层,从思想到行为都会受到这些已经成为社会规范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上层统治阶级的成员,这些儒家仁政思想也是其行为的准则,大都受到这些思想的左右,即使是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虽然可以朝令夕改,无视制度的约束但却无法任意改变当时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无法挣脱道德伦理的网罗。古代帝王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就必须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修身齐家。“慎刑”思想是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法律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慎刑”思想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中的人性光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人”的重视。慎刑思想是我国儒家仁政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必然体现。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其中的慎刑思想也被历朝历代所推崇,大多数君王都至少标榜自己是慎刑恤罚的。唐代又是我国封建时代的全盛时期,唐代的慎刑思想表现在立法思想为法律不避权贵,黜陟不分亲疏,要求立法宽简,力求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宽严适中,简约易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律适用思想为“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人有所犯,一于法”,要求官吏遵纪守法,不要制造冤案。唐代慎刑在法律制度方面表现为在法律修订过程中注重慎刑措施,创设加役流作为减死之罚,以立法形式明确了比附类推所已经遵循的法律原则。在刑事立法中遵循老少废疾孕妇犯罪减免处罚原则,自首原则,疑罪从赎原则,数罪并罚原则等。在司法中表现为严格逮捕的各项程序,慎重对待拷讯,完善审判制度,慎重对待刑罚执行等方面。由此,唐代的慎刑思想和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最彻底的贯彻,对封建后世,当时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现代的立法司法都起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唐代慎刑思想及制度的研究,认定慎刑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轻刑、恤刑、省刑,也包括合理的重刑。对唐代慎刑思想和制度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做一梳理,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及文化根源,分析唐代慎刑思想对现代立法司法的启示,以期对我国构建法治社会发挥参考,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慎刑 唐代 仁政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9;D924;K2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6
- 第一节 选题意义11-12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2-14
- 第三节 创新之处14-16
- 第一章 唐代之前慎刑制度概述16-21
- 第一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慎刑制度16-17
-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慎刑制度17-18
-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慎刑制度18-19
- 一 上诉制度的变化18-19
- 二 加强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19
- 三 妇女犯罪行刑上的特殊规定19
- 四 死刑复核制度形成19
- 第四节 隋代的慎刑制度19-21
- 第二章 唐代慎刑制度的基本内容21-33
- 第一节 唐代的慎刑思想21-23
- 第二节 唐律修订过程中的慎刑措施23-25
- 一 创设加役流刑作为减死之罚23-24
- 二 改革“兄弟分居,连坐俱死”之法24
- 三 明确了比附类推所应遵循的法律原则24-25
- 第三节 慎刑在刑事立法中的体现25-29
- 一 老少废疾孕妇犯罪减免处罚的原则25-26
- 二 自首的原则26
- 三 “数罪并罚”的原则26-27
- 四 疑罪从赎的原则27-29
- 五 诸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依本条的原则29
- 第四节 慎刑在司法制度中的体现29-33
- 一 严格逮捕的各项程序29-30
- 二 慎重对待拷讯的制度30
- 三 完善审判制度30-32
- 四 慎重对待刑罚执行的制度32-33
- 第三章 唐代慎刑制度的成因33-40
- 第一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经济地理成因33
- 第二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社会时代背景33-35
- 一 唐初的社会时代背景33-34
- 二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34-35
- 第三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政治法制成因35-37
- 一 唐代君臣坚持“守文定罪”35-36
- 二 人治模式下的慎刑分析36-37
- 第四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思想文化成因37-40
- 一 唐代慎刑制度的思想基础37-38
- 二 唐代社会的人情观念38
- 三 法律儒家化和律学的发达38-40
- 第四章 唐代慎刑制度评析与启示40-51
- 第一节 唐代慎刑制度评析40-41
- 第二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启示41-51
- 一 罪刑法定主义的倾向41-43
- 二 依法办事和执法必严43-45
- 三 判决的慎重45-46
- 四 死刑执行的谨慎46-47
- 五 整饬吏治、讲求效率、严惩贪渎、建立法官责任制度47-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个人简历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春光;中国传统的“慎刑”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当代法学;2002年04期
2 熊青;;中国古代慎刑思想的原因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唐代慎刑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1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