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0:03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完善的立法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部制定良好的法律要能够反映社会现状,体现人民意志,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各方的利益需求,防止立法活动成为立法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而公民参与地方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立法主体滥用权力,在保证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立法的质量,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这对于我国进行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客观上推动了地方立法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但是,还并未形成规范的制度保障体制,在具体的应用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对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一部分是导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并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法理分析,一是对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二是从人民主权、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等方面论述了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理论基础:三是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为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提供法律支撑。第三部分是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实践,分别对广州市、北京市和甘肃省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以期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完善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提供思路。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建议。分别从健全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相关的法律保障、健全立法机制、拓宽和丰富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这四个角度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民主立法 地方立法 公民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导论10-20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意义11-15
- 1.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科学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11-12
- 2.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有助于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12-13
- 3.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可以防止立法权的滥用13
- 4.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有利于扩宽民意表达的渠道13-15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2. 国内研究现状16-20
- 一、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法理分析20-27
- (一)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相关概念20-23
- 1. 地方立法的含义20
- 2.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内涵20-23
- (二)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理论基础23-25
- 1. 人民主权理论23-24
- 2. 参与民主理论24
- 3. 协商民主理论24-25
- (三)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法律依据25-27
- 1. 《宪法》的规定25-26
- 2. 《立法法》的规定26
- 3. 其他相关法规及规章的规定26-27
- 二、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实践27-36
- (一) 广州市的实践27-30
- 1. 广州实践的情况27-29
- 2. 广州实践的特点29-30
- (二) 北京市的实践30-33
- 1. 北京实践的情况30-32
- 2. 北京实践的特点32-33
- (三) 甘肃省的实践33-36
- 1. 甘肃实践的情况33-35
- 2. 甘肃实践的特点35-36
- 三、公民参与地方立法中存在的问题36-42
- (一) 立法机关在立法中角色不明36-37
- (二) 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37
- (三) 立法信息公开机制的不完善37-38
- (四) 公民参与途径单一38-39
- (五) 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39-42
- 四、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建议42-53
- (一) 健全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相关法律保障42-44
- 1. 明确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主体资格及其权利义务42-43
- 2.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落实立法机关的主体责任43-44
- (二) 完善立法体制44-46
- 1. 完善立法信息公开机制44-45
- 2. 完善有效的公民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45-46
- 3. 构建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激励机制46
- (三) 拓宽和丰富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46-50
- 1. 拓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46-49
- 2. 促进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方式的多元化49-50
- (四) 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50-53
- 1.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50-51
- 2.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文化和政治素质51-52
- 3. 重视对公民参与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的培养52-53
- 结语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佳音;地方立法不能太随意[J];山东消防;2000年01期
2 王淑珍;浅谈地方立法与市场经济发展[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卓泽渊;;西部地方立法的意义及其司法运用[J];重庆行政;2000年04期
4 赵遵国;地方立法怎样体现“三个代表”要求[J];人大研究;2001年07期
5 赖祖胜;教科文卫地方立法值得研究的两个问题[J];人大研究;2001年10期
6 理喻 ,杨子;如何评价地方立法——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访谈录[J];政府法制;2001年02期
7 沈春耀;关于地方立法问题的几点认识[J];广西市场与价格;2002年11期
8 徐海明;;面对入世 地方立法应该怎么办[J];中国人大;2002年03期
9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完善我国地方立法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3年10期
10 马新福;走向民主、科学的地方立法——简评《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研学化构想》[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世荣;李志,
本文编号:317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1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