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的慎刑制度
发布时间:2021-05-07 10:26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唐朝的经济水平以及影响力处于最鼎盛时期,这得益于唐代的法律制度保障。唐代规定了较为完善的律令制度和立法原则,如赦免制度、保辜制度、证据制度规则、矜老恤幼原则等条文,这些规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封建君主的统治。但是,唐代的法律措施并非全部腐朽,唐律不仅在世界古代法中有深远的影响,也有利于完善我国当下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其提供参考。因此,我们要对唐代的慎刑制度进行透彻的分析与研究,使我国的法律条文更加严格细致,传承优秀的法律成果,让社会发展稳定有序。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唐代慎刑制度的产生背景
(一)唐代之前的慎刑理念
(二)立法指导思想
1.统治者主张法务宽简
2.统治者推崇儒家学说
(三)经济文化方面
1.唐代国内的生产状况
2.唐代开明的对外政策
(四)政治制度方面
二、唐代慎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典型案例
(一)赦免制度
1.赦免制度的分类
2.赦免制度的运用
(二)保辜制度
1.保辜制度的内容
2.唐代保辜制度的案例
(三)证据制度规则
1.唐代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
2.唐代依靠证据判案的案例
(四)矜老恤幼原则
1.针对不同年龄,刑罚种类不同
2.针对特殊人群,刑罚适用时间不同
三、唐代慎刑制度的特点及效果
(一)唐代慎刑制度的特点
1.重视法律的稳定性
2.判决的慎重
3.刑罚执行的慎重
(二)唐代慎刑制度的效果
1.积极方面
2.局限性
3.对后世的影响
四、唐代慎刑制度的借鉴
(一)继承唐代的立法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
(二)汲取唐代保辜制度的合理规定,完善现行法律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的慎刑观及其现代价值[J]. 张忠敏,李雪莹,陈天怡. 法制博览. 2017(24)
[2]关于“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J]. 顾永忠. 当代法学. 2016(06)
[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问题研究[J]. 陈光中. 法律适用. 2016(11)
[4]认罪认罚从宽的理论审视与制度完善[J]. 熊秋红. 法学. 2016(10)
[5]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J]. 陈光中,马康. 法学. 2016(08)
[6]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探究[J]. 陈明. 犯罪研究. 2016(04)
[7]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现实考量[J]. 谢作幸,陈善超,郑永建. 人民司法(应用). 2016(22)
[8]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探讨[J]. 王晓莹. 法制与社会. 2016(19)
[9]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如何落实坦白从宽及构建前科消灭制度[J]. 石玥. 法制与社会. 2016(17)
[10]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J]. 陈卫东. 中国法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汉唐刑罚比较研究[D]. 连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唐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对当代刑事司法的影响[D]. 袁啸云.山东大学 2016
[2]唐代保辜制度研究[D]. 刘淳萍.西北大学 2015
[3]唐代慎刑制度研究[D]. 杨欣.郑州大学 2015
[4]唐代赦免制度法律分析[D]. 陈晨.湘潭大学 2015
[5]唐代保辜制度研究[D]. 陈超.吉林大学 2014
[6]唐代刑事法制研究[D]. 张大纯.黑龙江大学 2012
[7]唐代录囚制度研究[D]. 黄卫东.郑州大学 2011
[8]试论唐代的证据制度[D]. 王亚琼.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3233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唐代慎刑制度的产生背景
(一)唐代之前的慎刑理念
(二)立法指导思想
1.统治者主张法务宽简
2.统治者推崇儒家学说
(三)经济文化方面
1.唐代国内的生产状况
2.唐代开明的对外政策
(四)政治制度方面
二、唐代慎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典型案例
(一)赦免制度
1.赦免制度的分类
2.赦免制度的运用
(二)保辜制度
1.保辜制度的内容
2.唐代保辜制度的案例
(三)证据制度规则
1.唐代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
2.唐代依靠证据判案的案例
(四)矜老恤幼原则
1.针对不同年龄,刑罚种类不同
2.针对特殊人群,刑罚适用时间不同
三、唐代慎刑制度的特点及效果
(一)唐代慎刑制度的特点
1.重视法律的稳定性
2.判决的慎重
3.刑罚执行的慎重
(二)唐代慎刑制度的效果
1.积极方面
2.局限性
3.对后世的影响
四、唐代慎刑制度的借鉴
(一)继承唐代的立法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
(二)汲取唐代保辜制度的合理规定,完善现行法律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的慎刑观及其现代价值[J]. 张忠敏,李雪莹,陈天怡. 法制博览. 2017(24)
[2]关于“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J]. 顾永忠. 当代法学. 2016(06)
[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问题研究[J]. 陈光中. 法律适用. 2016(11)
[4]认罪认罚从宽的理论审视与制度完善[J]. 熊秋红. 法学. 2016(10)
[5]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J]. 陈光中,马康. 法学. 2016(08)
[6]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探究[J]. 陈明. 犯罪研究. 2016(04)
[7]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现实考量[J]. 谢作幸,陈善超,郑永建. 人民司法(应用). 2016(22)
[8]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探讨[J]. 王晓莹. 法制与社会. 2016(19)
[9]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如何落实坦白从宽及构建前科消灭制度[J]. 石玥. 法制与社会. 2016(17)
[10]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J]. 陈卫东. 中国法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汉唐刑罚比较研究[D]. 连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唐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对当代刑事司法的影响[D]. 袁啸云.山东大学 2016
[2]唐代保辜制度研究[D]. 刘淳萍.西北大学 2015
[3]唐代慎刑制度研究[D]. 杨欣.郑州大学 2015
[4]唐代赦免制度法律分析[D]. 陈晨.湘潭大学 2015
[5]唐代保辜制度研究[D]. 陈超.吉林大学 2014
[6]唐代刑事法制研究[D]. 张大纯.黑龙江大学 2012
[7]唐代录囚制度研究[D]. 黄卫东.郑州大学 2011
[8]试论唐代的证据制度[D]. 王亚琼.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3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17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