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理性: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解读
本文关键词:自然与理性: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然法思想是洛克政治哲学的基石。从洛克早期写作生涯开始,自然法已经成为他至为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他专门撰写八篇论文,而当前诸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些早期论文所表达的观点是洛克政治哲学的基石。在洛克的重要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中,无论是对天赋观念论的反对还是对感觉知性和经验观察的细致分析,洛克都以早期自然法思想为重要前提和材料来源,自然法思想成为洛克认识论哲学成熟的种子和胚芽。洛克另外一部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政府论两篇》同样对早期自然法思想进行了挖掘和利用,《政府论两篇》第二篇中有关自然法和自然法约束力的论述都能在早期自然法论文的论述中找到对应。而对于洛克而言,通过“自然之光”(the light of nature)所能管窥的自然法才是真正的自然法。自然之光指的是人类通过感觉和理性两种官能认识自然法知识的途径。自然法知识的获得既非天赋,又不能通过传统获取,只能借助自然之光,感觉和理性的共同运行构成洛克笔下的自然之光。本选题以洛克《自然法论文集》为基础文本,结合洛克早期思想相关论述,试图把握历史语境中洛克自然法思想的内涵与渊源。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其中正文分为五章。引言部分一方面交代了洛克的人生经历、主要著作及其影响,另一方面介绍了关于洛克及其著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本的研究方法和写作目的。本文结合对洛克《自然法论文集》的详细解读,采取文本分析和语境主义分析的方法,试图了解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的真正内涵,确定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的性质。第一章主要是介绍洛克写作自然法论文的背景,认为自然法论文的写作是洛克早期思想的重要课题。第二章开始论述《自然法论文集》主要内容,洛克以“本体论”和“设计者”的论证方式证明自然法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法的存在方式,指出自然法与自然法则、道德规则的联系与区别,并阐述理性在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中的地位。第三章在文本的解读基础上分析总结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的性质,指出其中的神意性和理性。认为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既是对于神意和圣经传统的一种尊重又是基于理性认识的跨越,迈向认识论的重要前提,是洛克借由古典传统自然法向近代自然法的一个转变过程。洛克自然法的性质是传统的自然和理性自然的结合,是自然与理性的共构。第四章重点在于论证自然法的约束力和自然法与人类幸福的关系。也是文章的创新之一。分析有关义务的种类,在此基础上阐述自然法约束力的永恒性和普遍性。认为洛克早期自然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原因既是基于义务和责任的要求,又是对于神和上帝旨意的服从,这属于一种基督教的因果论证。人类的利益不是自然法的基础,相反,遵照自然法自然的生活可以实现幸福。第五章是整篇论文的重点和难点,是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内容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文章试图创新的地方。在分析了洛克如何认识自然法即自然法的确立方法之后,阐释确立知识的三种途径“刻写”、“传统”和“感觉”进而引出“自然之光”的概念,并且重点探究“自然之光”(the light of nature)和“理性之光”(rationalism)的联系与区别。认为自然之光是认识自然法和获取自然法知识的唯一途径。结论概括论述洛克在西方自然法传统中的地位,认为“自然之光”和早期自然法思想是洛克整个政治哲学思想的奠基。通过对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内容的分析,揭示洛克写作的最终目的。本篇论文总体而言是在分析和论述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的基础上探究洛克自然法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两个创新点。从研究角度上,文章把主要的分析内容放在洛克早期的自然法论文上,凸显洛克早期自然法论文的重要意义。从研究的内容上而言,本文的材料新颖全面,视野独特且开阔,以洛克的《自然法论文集》为切入点,从自然法存在的“本体论”论证到对“自然之光”的认识,层层推进,最终揭示洛克早期自然法的真正属性。
【关键词】:自然法 自然之光 神意 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09.1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7
- (一)洛克其人12-14
- (二)研究综述14-17
- 一、写作背景17-21
- (一)洛克与自然法17-18
- (二)自然法论文写作背景18-21
- 二、存在与证明21-25
- (一)神圣与自然21-22
- (二)自然法的证明22-25
- 三、自然与理性的共构25-29
- (一)传统之自然VS.理性之自然25-27
- (二)自然与理性的二重归一27-29
- 四、自然法的约束力29-35
- (一)义务与自然法29-30
- (二)自然法的永恒普遍性30-31
- (三)自然法与人类幸福31-35
- 五、重新认识自然法35-40
- (一)三种确立知识的方法35-37
- (二)什么是“自然之光”37-40
- 结语:思想设计者洛克40-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茂华;罗马自然法思想探析[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许春清;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进轨迹[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褚素丽;西方自然法思想和我国儒家自然法思想比较[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4 尹良海;;“道”与“自然法”——中西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褚素丽;;西方自然法思想和我国儒家自然法思想之比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杨慧清,杨慧超;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王元华,张铭;古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历史演变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8 孙利,滕晓飞;中西自然法思想的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9 李红梅;中国儒家与西方近代“自然法”思想之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高靖生;;自然正义的当代命运——奥特弗利德·赫费对自然法的辩护和重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占茂华;;自然法观念与理性精神[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2 张佩钰;;浅析自然法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迪[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3 柯岚;;奥古斯丁的神学自然法思想及其恶法非法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4 孟昭容;;试谈对普通法的认识及英美法的现状[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5 徐国栋;;自然法与退化论——对J.2,1,11后部的破译[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6 胡骏;;基督教“圣爱”与墨家“兼爱”[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海斌;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温海明;自然法:烙在人性上的神之睿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韩磊;古希腊自然法思想的形成与演变[N];学习时报;2005年
4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 金泽刚;自然法在哪,天理是哪些?——答顾骏教授[N];东方早报;2013年
5 陈奉山;西方自然法思想演进轨迹[N];学习时报;2003年
6 徐升权;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贡献[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方耀;灵魂与自然: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新探[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陶永新;14-17世纪欧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占茂华;自然法观念的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刘素民;烙在人性上的神之睿智[D];武汉大学;2004年
5 周丽;论近代自然法的产生[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金星;论韦伯思想中的自然法[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文超;论自然法思想与中国现代化法治建设[D];河南大学;2010年
2 张卫;近代自然法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晶晶;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D];安徽大学;2010年
4 刘晖泽;论启蒙时代的自然法思想[D];湘潭大学;2009年
5 俞佳琳;西方自然法思想理论经久不衰的法理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春婷;论自然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宁洁;解读自然法[D];湘潭大学;2007年
8 吴涵孜;关于富勒新自然法思想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向利;卢梭的自然法思想及其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汤俊肖;自然与理性: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自然与理性: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