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定位”视域下民族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4 04:23
民族法治人才是服务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特定型人才,旨在缓解民族地区基层政法机关的人才缺口问题。原有三重定位之下的法学教育在完成一元培养模式向多元培养模式转换的基础之上,存在着片面追求应用型、复合型定位的问题。基于对"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四重定位的内涵解读,民族法治人才的法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变革要求和挑战。在培养民族法治人才的过程中,应以民族地区的法治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定向职业引导""民族文化素养提升"等路径选择,协调"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定向型"四重定位之间的内部关系,达到应用型法律人才、复合型双语人才、创新型能动人才以及定向型服务人才的实践需求。
【文章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2020,3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法治人才“四重定位”的解读
二、“四重定位”培养目标下民族法治人才的实践需求
(一)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复合型双语人才
(三)创新型能动人才
(四)定向型服务人才
三、民族法治人才培养的成效与不足
四、民族法治人才培养的法学教育路径
(一)推动法学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加强法学教育中的定向职业引导
(三)提升法学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素养比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J]. 刘同君. 法学. 2019(10)
[2]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J]. 黄进. 中国大学教学. 2019(06)
[3]汉藏双语法律教学模式刍议——以青海民族大学的藏汉双语法律教学为例[J]. 华热·多杰,达哇才让. 青藏高原论坛. 2018(04)
[4]从法律人才到法治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六年检讨[J]. 何跃军,陈淋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5)
[5]民族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式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教育之创新[J]. 韩轶,杨莉萍. 人民法治. 2018(16)
[6]管办评分离改革背景下民族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陈忠华,甄昕宇. 民族教育研究. 2018(04)
[7]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J]. 张守文.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7(04)
[8]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法学教育协同推进——以改进民汉双语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视角[J]. 王允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1)
[9]订单式培养:走出双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子[J]. 刘劲荣. 中国民族教育. 2015(04)
[10]法学教育的理想[J]. 葛云松. 中外法学. 2014(02)
本文编号:3493960
【文章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2020,3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法治人才“四重定位”的解读
二、“四重定位”培养目标下民族法治人才的实践需求
(一)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复合型双语人才
(三)创新型能动人才
(四)定向型服务人才
三、民族法治人才培养的成效与不足
四、民族法治人才培养的法学教育路径
(一)推动法学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加强法学教育中的定向职业引导
(三)提升法学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素养比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J]. 刘同君. 法学. 2019(10)
[2]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J]. 黄进. 中国大学教学. 2019(06)
[3]汉藏双语法律教学模式刍议——以青海民族大学的藏汉双语法律教学为例[J]. 华热·多杰,达哇才让. 青藏高原论坛. 2018(04)
[4]从法律人才到法治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六年检讨[J]. 何跃军,陈淋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5)
[5]民族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式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教育之创新[J]. 韩轶,杨莉萍. 人民法治. 2018(16)
[6]管办评分离改革背景下民族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陈忠华,甄昕宇. 民族教育研究. 2018(04)
[7]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J]. 张守文.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7(04)
[8]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法学教育协同推进——以改进民汉双语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视角[J]. 王允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1)
[9]订单式培养:走出双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子[J]. 刘劲荣. 中国民族教育. 2015(04)
[10]法学教育的理想[J]. 葛云松. 中外法学. 2014(02)
本文编号:3493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49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