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近代中国刑事上诉制度的生成及展开

发布时间:2021-12-17 04:18
  清末民初法制改革中,中国古代上控制度被来自西方的近代上诉制度所取代。上控和上诉的首要制度目的均是平反冤狱、保证司法公正。二者在制度内容、功能和理念上的相似性,为清末法律移植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上诉制度在近代中国得以顺利生成。但上控和上诉是分别镶嵌在传统和现代的两种异质型制度,上控的重心在行政控制,上诉则围绕案件事实及规则适用展开。立法上,上控所承载的社会控制、治理信息传递、督察官员等功能被剥离,新的上诉制度则被赋予了统一法律适用、终结裁判、保护被告人权利等现代司法功能。在司法实践中,围绕是否应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判决确定性、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上诉期限等问题,民初产生了一系列纷争。采用比较历史法律方法研究这些在当前司法中仍时有显现的问题,有助于认识和推动当前司法改革。 

【文章来源】:法学研究. 2020,42(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上控:中国传统的上诉制度
    (一)上控的主要内容
    (二)上控的典型特点
    (三)上控的核心功能
二、从“上控”到“上诉”:近代中国刑事上诉制度的初建
    (一)上诉制度相关立法
    (二)上诉制度的内容
    (三)法律词语之演变
    (四)法制理念之变迁
        1.从冤抑到权利
        2.从督查到裁判
三、民初刑事上诉制度的初步展开
    (一)被害人上诉权
    (二)审级
    (三)诉讼期间
    (四)判决确定性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治吏:中国历代法律的“宗旨”——读《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J]. 李启成.  政法论坛. 2017(06)
[2]中国刑事案件中的涉鉴上访及其治理[J]. 陈如超.  北方法学. 2014(01)
[3]非终局性、“青天大人”与超级法官赫尔克里斯——简论传统中国的公正观[J]. 於兴中.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4]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构成原理与意义[J]. 张中秋.  中国法学. 2012(03)
[5]构建中国特色刑事特别程序[J]. 陈卫东.  中国法学. 2011(06)
[6]司法审级中的信息、组织与治理——从中国传统司法的“上控”与“审转”切入[J]. 于明.  法学家. 2011(02)
[7]中国法律史叙事中的“判例”[J]. 王志强.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5)
[8]亲历者眼中的修订法律馆——以《汪荣宝日记》为中心的考察[J]. 胡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9]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建构与反思[J]. 易延友.  法学研究. 2009(03)
[10]清代抱告制度考论[J]. 徐忠明,姚志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博士论文
[1]刑事上诉程序研究[D]. 顾永忠.中国政法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39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539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0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