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美国诽谤法中公共人士问题的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04:46
  公共人士(包括公共官员、公共人物)的名誉权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人们在国内现有法律制度中寻求司法救济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美国1964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之后所确立的一套诽谤诉讼宪制化规则,不少人建议将这些规则引入中国。然而综合来看,国内对于美国诽谤法中公共人士问题的处理规则还缺乏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事实上,美国诽谤诉讼宪制化的制度仅仅是美国诽谤法长河中的一个部分,美国诽谤法处理公共人士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采用了不同的规则,相互独立却又紧密关联。笔者通过对美国刑事诽谤法、民事诽谤法、宪制化制度处理公共人士问题之规则的考证,梳理出诽谤法历史上从优待公共人士名誉权到平等保护公共人士与普通个人的名誉权,再到限制公共人士名誉权的整个发展过程,主张公共人士并非特定概念,它依托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应当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而相比于实际恶意等规则的照搬,平衡原则的借鉴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美国刑事诽谤法中的公共人士问题
    第一节 早期英国煽动性诽谤法的烙印
        一、诽谤地方长官罪
        二、 区分原告身份——公共性质、私人性质
    第二节 美国煽动性诽谤法处理公共人士问题的司法实践
        一、诽谤地方长官罪案
        二、1735 年约翰·彼得·曾格(John Peter Zenger)案
        三、1798 年《煽动法案》(Sedition Act) 引发的判例
    第三节 美国一般刑事诽谤法处理公共人士问题的司法实践
    第四节 美国刑事诽谤法处理公共人士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美国民事诽谤法中的公共人士问题
    第一节 煽动性诽谤法的没落与民事诽谤法的兴起
    第二节 美国民事诽谤法处理公共人士问题的司法实践
    第三节 美国民事诽谤法处理公共人士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美国宪制化制度中的公共人士问题
    第一节 美国宪制化制度在动荡的岁月中产生
    第二节 美国宪制化处理公共官员问题的司法实践
        一、1964 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二、1967 年罗森布拉特诉贝尔案
    第三节 美国宪制化处理公共人物问题的司法实践
        一、柯蒂斯出版公司诉巴茨和美联社诉沃克案
        二、罗森布鲁诉大都市媒体案
        三、格茨诉韦尔奇案
        四、有限公共人物——时代公司诉费尔斯通案、沃尔斯顿诉读者文摘集团案、哈钦森诉普罗克斯迈尔案
        五、非自愿公共人物
    第四节 美国宪制化处理公共人士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词



本文编号:3539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539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2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