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

发布时间:2022-01-17 03:43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透过文化,人类在不同层面和视角中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意识理论,从古至今,有一个不断向人自身回归的发展逻辑。文化哲学在自觉的意义上反映和表达人与文化世界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人”的关系折射着文化哲学的最基本内涵。哲学立足于人的现实存在与发展对文化进行能动地思考,为文化的现实发展与进步确定了价值目标。正是哲学对人的文化行为和活动方式的这种价值引导,才使人的行为真正拥有价值。法律文化如同今天的法律经济分析方法一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曾风靡一时,并成为法律本体学说中的一种。法律文化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根基。尤其是在当今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备受青睐的时期,追求财富最大化的集体意向容易影响个人的观念,使他们极易被物质现象所迷惑。因此,探寻作为生活方式的法律的根基和文化底蕴就有了时代意义。在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中国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了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传...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解读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思想的解读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关于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解读
二、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的条件
    (一) 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的内在条件
    (二) 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的外部条件
    (三) 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的可能
三、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的障碍
    (一) 法律文化主体与客体的矛盾
    (二) 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冲突
四、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养成
    (一) 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模式
    (二) 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自我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治建设的基石——构建法治文化与提高公民素质[J]. 严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2]论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J]. 马岩.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4(02)
[3]儒家伦理与法治精神[J]. 陈云良.  中国法学. 2000(05)
[4]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 费孝通.  读书. 1998(11)



本文编号:3593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593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