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唐律中的“罪止”:通过立法技术表现的慎刑与官吏控制

发布时间:2022-01-22 07:43
  "罪止"是唐律中典型的表述形式,其出现于律文中皆与具体刑种、刑等连用,指示了立法针对犯罪行为所设之量刑上限。作为立法技术的表现形式,"罪止"之设将司法官吏针对具体犯罪行为的量刑限定于明确的范围内,即立法根据犯罪行为的不同情节规定了确定的刑种与刑等,并将刑等累加的计算标准一并规定于条文当中。律内涉及"罪止"的条文包括立法的直接规定与引述直接规定两类,未出现具体表述的条文中也通过技术性手段直接表现出立法意图。律设"罪止"表现出对于犯罪者的慎刑和对于司法官吏裁判权力的控制,两者统一于维护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的基本逻辑,即维护"王法"的确定性与权威性。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3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罪止”的含义
    (一)传世文献中的“罪止”及其含义
    (二)唐律中的“罪止”及其含义
二、律设“罪止”的意图与功能
    (一)立法意图:慎刑与官吏控制
    (二)量刑功能:限制死刑适用与限制刑等加重
        1.限制死刑适用
        2.限制刑等加重
三、律内“罪止”的表现形态
    (一)立法的直接规定
    (二)引述直接规定
四、未出现“罪止”的条文中立法意图的表现方式
五、立法意图及其背后的逻辑:代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律中的“罪名”:立法的语言、核心与宗旨[J]. 刘晓林.  法学家. 2017(05)
[2]唐律中的“余条准此”考辨[J]. 刘晓林.  法学研究. 2017(03)
[3]追寻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唐律》立法技术的一个侧面[J]. 姜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4]中国传统慎刑观对“制刑之义”的阐释[J]. 吕丽.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06)
[5]论慎刑理念对古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J]. 林明.  法学杂志. 2012(04)
[6]明清时期的“依法裁判”:一个伪问题?[J]. 徐忠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01)
[7]“慎刑”新释[J]. 孙光妍,隋丽丽.  北方论丛. 2008(06)
[8]慎刑观与中国古代死刑审判制度[J]. 李胜渝.  求索. 2008(09)
[9]从《冥报记》看初唐“依律慎刑”思想[J]. 张金桐,刘雪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3)
[10]制定法在中国古代司法判决中的适用[J]. 王志强.  法学研究. 2006(05)



本文编号:3601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601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