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司法官的人际网络观及实践——以沈锡庆为线索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2-08-02 21:38
沈锡庆是中国第一代新式司法官的典型,《沈锡庆日记》完整地记录了他从1932年1月到1935年4月担任上海地方法院院长的内容,其中对人事问题有翔实的记载。由人事问题等反映出来的具有浓烈私属性的人际网络,中国官方持一种谨慎与抑制的态度。西方对中国司法界关系话语的认知,则呈现出一种缺位的状态。此背景下,考察沈锡庆的人际网络观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具象。沈氏在用人问题上秉持限定在法律范围内与公私分明基础上的用当其才、亲故不避的原则。由其人事领域所涉人际网络观的公私观念,在中国为重要命题之一。近代,司法人际网络所映射的公私观念无论是断裂还是延续,"公"仍是一种主流的价值追求,"私"具有极狭窄的生存空间,任用私人变成一种具有形式主义倾向的普遍控诉。以人事问题考察内容,从公私的角度切入,可以直观地展现出近代司法官的人际网络观及实践。其中的契合与偏离,实立基于中西之争与古今之问的维度中,是近代司法界之中,法律知识与文化精神、理念与实践等分离的无奈之状的真实写照,也是导致近代法治发展道路曲折反复的重要诱因。当下可从制度(回避)与道德(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两方面着手规制人际网络对于司法界的不良影响。此外,人...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司法官人际网络的研究价值及内部分析视角的提出
(一)中国官方对于司法界人际网络之论调
(二)西方语境中中国司法界关系话语的缺位
二、沈锡庆及其珍稀日记
三、公私分明的人际网络观
(一)无势无力又恶钻营
(二)用当其才,亲故不避
(三)以法家自居
四、崇公贬私:司法人际网络的命运与实践
(一)大公无私,以私利公
(二)从“连带的公”到“领域的公”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重场域下中国基层法官离职类型探讨[J]. 徐清. 法学. 2018(04)
[2]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法律界的交游网络与职业意识——以余绍宋为中心[J]. 李在全. 史林. 2017(06)
[3]“断不可使法界亦卷入政治风潮”——1920年代前期中国的司法生态[J]. 李在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9)
[4]“新人”如何练就:清末一位留日法科学生的阅读结构与日常生活[J]. 李在全. 史林. 2016(06)
[5]民国法官回避的制度检视[J]. 李凤鸣. 民国研究. 2008(Z1)
[6]一种法律社会史视角的考察——国民政府时期司法界不良社会关系剖析[J]. 张仁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3(01)
本文编号:3669296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司法官人际网络的研究价值及内部分析视角的提出
(一)中国官方对于司法界人际网络之论调
(二)西方语境中中国司法界关系话语的缺位
二、沈锡庆及其珍稀日记
三、公私分明的人际网络观
(一)无势无力又恶钻营
(二)用当其才,亲故不避
(三)以法家自居
四、崇公贬私:司法人际网络的命运与实践
(一)大公无私,以私利公
(二)从“连带的公”到“领域的公”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重场域下中国基层法官离职类型探讨[J]. 徐清. 法学. 2018(04)
[2]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法律界的交游网络与职业意识——以余绍宋为中心[J]. 李在全. 史林. 2017(06)
[3]“断不可使法界亦卷入政治风潮”——1920年代前期中国的司法生态[J]. 李在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9)
[4]“新人”如何练就:清末一位留日法科学生的阅读结构与日常生活[J]. 李在全. 史林. 2016(06)
[5]民国法官回避的制度检视[J]. 李凤鸣. 民国研究. 2008(Z1)
[6]一种法律社会史视角的考察——国民政府时期司法界不良社会关系剖析[J]. 张仁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3(01)
本文编号:3669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66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