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财产法制建设中的“事前研究”方法
本文关键词:反思财产法制建设中的“事前研究”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对物权 权利束 事前研究 信息成本 法经济学
【摘要】:传统法学通常遵循"事后研究"方法,依既定财产权类型和规范来解决纠纷,而上世纪兴起并迅猛发展的法经济学则采用"事前研究"方法,在纠纷发生后通过效率论证来重新确定各个权利束的顺位高下。但实际上,传统法学的权利类型在"对物"与"对人"等名义差别下具有排他性范围上的本质差异,而"事前研究"方法借助于分析法学的"权利束"理解,将这种差别完全消隐,会导致各种权益排他性范围的无序扩大,引起整个社会交往安全和收益安全秩序的偏差。从时代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二者之差异其实无关正误,而端在于时代要求从秩序安全向福利最大化的变迁。以此反观,在我国从无到有的财产法制建设中,必须专注我们特殊的历史起点,撇开各种炫目的流派、主张,依据常识展开真正的本土化思考;必须坚持"对物"财产权的系统理解,同时在其中设计充分的开放性进口,提高个案的效率。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对物权 权利束 事前研究 信息成本 法经济学
【分类号】:D90-059
【正文快照】: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人类发展累积带来的时代要求转化,〔1〕传统体系思维下的法律调整方法日益受到质疑。而发端于美国实用主义考量的法经济学,基于法律活动事实上是在分配稀缺资源的认识,提出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导出各种立法、司法的创新选择。挟经济学帝国之威,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法经济学:效率对正义的替代及其批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宋怡林;法经济学的效益目标[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黄立君;近十年来国内法经济学研究述评[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孙圣民;;2003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02期
5 ;短讯一则:“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组委会成立[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02期
6 冯玉军;法经济学范式研究及其理论阐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1期
7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暨制度经济学研讨会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03期
8 李俊霖,黄楠;浅析法经济学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J];天府新论;2005年S1期
9 黄立君;;法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5年06期
10 魏建;张昕鹏;余晓莉;;预防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文献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文升;;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法经济学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陈柳钦;;法经济学的动态演化及其中国的发展[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豆景俊;张建涛;;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任碧云;南云僧;;谁的贡献大——透过一个案例的解剖分析法经济学的制度设计思想[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殷继国;周琳静;;法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孙圣民;;2003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9 ;短讯一则:“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组委会成立[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10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暨制度经济学研讨会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法经济学: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黄东黎;法经济学为立法和司法提供思路[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魏建;使法律分析更为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4 魏建;“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在济南召开[N];光明日报;2003年
5 孙秋枫;法经济学: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活动[N];检察日报;2004年
6 深圳大学法学院 本报特约记者 应飞虎;准确了解人类决策有助于促成更好的法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张明;法经济学——透视经济生活新视角[N];经济参考报;2005年
8 李增刚 整理;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9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许身健;来自星星的法学教授[N];检察日报;2014年
10 浙江大学法学院 胡铭;法律现实主义与法学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栾国华;美国法经济学评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素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建构[D];湖南大学;2009年
4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媛;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邵兴全;解读法经济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高明;19世纪之前法经济学的萌芽和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静;行为法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丽娜;雇主转承责任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汤洁;法经济学之“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发展走向[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严伟;法经济学与行为法经济学:聚焦理性最大化假设[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琳琳;高速公路监管机制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祝晓书;网上银行风险分担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10 刘政;公共利益的法经济学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2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98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