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裁判文书说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9:35

  本文关键词:裁判文书说理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说理 程序正义 自由心证 预期受众 裁判三段论


【摘要】: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以来,裁判文书说理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探讨的一个热点。但时至今日,就整体情况而言,中国法院系统裁判文书制作质量改观有限。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对裁判文书在法治生活中应有地位认识不充分;其次,现有研究成果距离实务应用尚有差距。本文以裁判三段论作为研究的基点,同时结合若干代表性判例,从实证的角度对裁判文书说理问题进行研究剖析,并以此为基础试图构建裁判文书说理的一个基本模式。 本文从实证的视角,以比较的方法、历史-逻辑的方法,重点对“裁判文书的预期受众”、“裁判文书说理的具体指向”两个问题做了较为细致的论证(即裁判文书“向谁说理”和“如何说理”的问题)。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万九千余字。 第一部分:分析裁判文书在法治生活中的应然地位。裁判文书事实上承担了对合议庭评议过程进行公示这样一个功能,裁判文书不仅是程序的产物,更是程序设计的最终指向。裁判文书说理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制约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功能: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是对法官自由心证的一种外在强制,裁判文书的公开性要求则使这种力量得到强化。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欠缺的原因。在法律传统上中国司法制度从总体上属于大陆法系,因此注定了对法官判决书论证说理的要求偏低;从社会原因看,中国社会的同质化程度太高,对许多司法领域的问题,法官、当事人和民众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看法,在此情形下,法官没有太大的必要讨论一些在他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司法体制上,中国的司法独立不够,法官审理案件需要层层审批等等,在这样一种体制下,说理论证对于法官没有实际意义。除此以外,笔者以为,对裁判文书在法治生活中的应然地位认识存在偏差,将其视为诉讼活动的细枝末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我国裁判文书改革的进路选择。裁判文书的预期受众如何,决定了判决书说理内容的侧重、说理方式甚至语言风格的选择。裁判文书的预期受众,不仅包括了诉讼当事人,也应包括代理律师、上级法院、公诉人以及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裁判文书说理的具体内容指向,则包括了法律适用的说明、证据采纳情况的说明、辩证推理的说明和推定的说明。 笔者以为,裁判文书承载表彰程序正义的重任,对法治的实践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只有在理念上明确了裁判文书的应有地位,才能在制度的进路上给出积极的回应。
【关键词】:裁判文书说理 程序正义 自由心证 预期受众 裁判三段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引言11-13
  • 一、裁判文书在法治生活中的应然地位13-17
  • (一) 裁判文书与程序正义13-14
  • 1. 程序正义的理论源流13
  • 2. 程序正义与裁判文书的内在联接13-14
  • (二) 裁判文书与自由心证14-17
  • 1. 自由心证的理论渊源14-16
  • 2. 自由心证与裁判文书的内在联接16-17
  • 二、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欠缺的原因分析17-21
  • (一) 历史视角下的裁判文书说理问题17-18
  • (二) 比较法视野下的裁判文书说理问题18-19
  • (三) 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欠缺的诸多原因19-21
  • 三、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的两个核心问题21-30
  • (一) 裁判文书的预期受众分析21-23
  • 1. 诉讼当事人21-22
  • 2. 代理律师(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辩护律师)22-23
  • 3. 上级法院23
  • 4. 公诉人23
  • 5. 法律职业共同体23
  • (二) 裁判文书说理指向的解构23-30
  • 1. 法律适用情况的说明25-26
  • 2. 证据采纳情况的说明26-27
  • 3. 辩证推理的说明27-28
  • 4. 关于推定的说明28-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3
  • 附录:“彭宇案”一审判决书33-39
  • 发表文章目录39-40
  • 致谢40-4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06期

2 苏力;判决书的背后[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3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J];诉讼法论丛;1998年01期

4 周士敏;;试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J];诉讼法论丛;2003年00期

5 吴宏耀;;论证据的自由评价[J];诉讼法论丛;2003年00期

6 王洪;;法律逻辑:回顾与展望[J];政法论丛;2009年06期

7 傅郁林;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005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05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