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所见古代法中的司法理念与道德精神
本文选题:清华简 切入点:求中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古史重建的角度看,清华简可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清华简所载多为殷周时期的史事,史料价值可与《尚书》相媲美,一些文献不仅可以印证《尚书》等先秦古籍或周代金文的记载,甚至还能弥补相关记载的不足,并能纠正相关记载的错误。清华简对研究上古法律思想史也有重要意义。"求中"即寻求中道,反映了一种治国方法,"得中"即实现中道,反映了一种政治价值的实现,而中道观念在司法领域的表现是"中罚",它体现了一种司法公正的价值。"明刑"或"慎刑"说强调了慎用刑罚的政治意义,它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明刑"也是周代统治者大力提倡的一个司法原则。"明德"或"敬德"说强调了养成谨慎之德的重要性,明德不仅是一种政治道德,更是一种司法道德,具备明德的官员从事司法审判才会有司法公正。"天命"观是周代法律思想的理论根据,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天命,立法和司法的合法性也来源于天命;但周人又强调"以德配天",只有有德之人才有资格获得天命——其背后的含义是:道德是政治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立法和司法步入正途的决定性因素。总之,"天命"说为周代的政治法律思想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神圣根据,并对中国的政治传统和法律传统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history, Qinghua Bamboo slips can be said to be of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Most of them are historical events of the Yin and Zhou dynasties, and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can be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Shang Shu. Some documents can not only confirm the records of the ancient books of the pre-Qin period or the Jin Dynasty of the Zhou Dynasty, but als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relevant records.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ncient legal thought. "seeking middle" means seeking the middle path, which reflects a method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winning the middle" means realizing the middle path and reflecting the realization of a political value. In the judicial field, the concept of the middle way is "punishment in the middle", which embodies the value of judicial justice. The theory of "Ming penalty" or "careful punishment" emphasizes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careful use of punishment. It is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a country, and "Ming penalty" is also a judicial principle advocated by the rulers of the Zhou Dynasty. The theory of "Ming de" or "Jing d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 moral of prudence, which is not only a political morality, but also a judicial morality. The view of "destin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legal thought of Zhou Dynasty, the legitimacy of political power comes from the destiny, and the legality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also comes from the destiny; But the Zhou people also stressed that "matching virtue with heaven" and that only those who have virtue are qualified for the destiny-the implication behind it is that morality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politics. In a word, the theory of "destiny" provided a metaphysical sacred basis for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thought of Zhou Dynasty and had a profound and lasting influence on Chinese political and legal tradi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资助项目:09SFB2010
【分类号】:K877;D926;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叶罕云;;伯夷“义不食周粟”原因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唐旭东;;《逸周书校补注译》一处句读与注释的不同意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赵德波;;汉代士人对霓虹的经学定性及文学表现[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8 黄立鹏;冯文全;;从儒家生态伦理观看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9 周晓陆;《徕盘》读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韩兆琦;陈金霞;;司马迁对黄老思想的接受与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冠华;;“五帝”的起源及在春秋时的历史遗留[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建锋;;论左翼川籍作家创作的地域文化意蕴[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祝秀权;;西周《大武》乐章新考[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八辑)[C];2010年
5 曹建国;;论清华简中的《蟋蟀》[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6 杨晓霭;;试论礼乐诗歌的多重情境——以宋代郊祀诗为范例[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高明;和实生物[D];天津大学;2011年
2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3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纯;中国宫殿建筑美学三维论[D];武汉大学;2011年
5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马晨光;唐代司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孔雁;韩非的管理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健康;试论东周时期的关和关市[D];苏州大学;2011年
2 吴桦;中国古代男风视野下的《品花宝鉴》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3 蒋超年;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及族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麻勇;齐梁史评类文献的文学批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赵文卓;《周礼》中赦免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戴丽莎;“人定胜天”观念的现代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史秋燕;《庄子》寓言的伦理意蕴[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西茜;《管子》德刑思想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向野;周自太王以下三世通婚于东方考[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陶丽丽;论《左传》山岳信仰的文学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进;;清华简《耆夜》篇礼制问题述惑[J];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2 刘红;;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重要青铜器铭文的文化意义[J];殷都学刊;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杜奎生;历史上的“传国玉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蒋卫东;天命玄鸟:陶器与漆器的鸟灵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辽阳市乡土研究会会长 张成良 本报记者 严佩鑫 整理;东京陵:记录多少前清往事[N];辽宁日报;2009年
4 郭福祥;入关前之清代御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邵扬;解读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图像[D];扬州大学;2007年
2 单育辰;《曹沫之陈》文本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8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7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