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监督视域下量刑实体规则构建研究
本文选题:量刑监督 切入点:量刑实体规则 出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量刑实体规则是衡量量刑是否公正的一把标尺。法检协力总结量刑经验、细化量刑思维步骤从而定型量刑实体规则,是确保量刑公正和强化监督的关键所在。作为对应某一罪名常见形态的刑量参数的量刑基准被称为标尺的刻度,在量刑实体规则中居于基础地位;在众多事实中分类择取和评定量刑情节,进而调整刑罚幅度是量刑实体规则的核心内容;运用数据统计的方式类型化归纳个案的量刑经验,是定型量刑实体规则的发展趋势,借助于指导性案例的采集渠道无疑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Abstract]:The substantive rules of sentencing are a yardstick to measure the fairness of sentencing. It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justice of sentencing an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s a standard of sentencing,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common form of penalty parameters of a crime, it is called scale scale, and it occupies a basic position in the substantive rules of sentencing.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ntencing circumstances in many facts, and then adjust the range of punishmen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substantive rules of sentencing; the use of statistical data to typ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ses of sentencing experience,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entencing substantive rul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collection channel with the aid of instructive cases is more feasibl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6.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韩轶;刘雯;;刑事政策与刑罚目的关系论——兼析“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赵运锋;;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的影响及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潘家永;;刑法修正案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颖红;保安处分与劳动教养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谢望原;邹兵;;试论民事赔偿对不起诉的影响和具体适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黄秋生;姚石京;;刑事和解与检察工作[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孙日华;;警察如何解释?——从“邓玉娇案”引发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刘宪权;吴允锋;;和谐社会语境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贯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徐向群;傅跃建;;入世后中国社会犯罪态势的变化及刑事政策的调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黄华生;罗鹏飞;原静;;刑事政策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10 王宏玉;王在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我国刑罚结构变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t,
本文编号:1579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7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