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

发布时间:2018-03-10 19:17

  本文选题:法院微博 切入点:司法公开 出处:《河北法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院微博的开通标志着司法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意之间的互动。民意与司法的理性互动,有助于民众理解、接受和信任司法权威。法院微博具有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和司法独立的司法效用。但是,当下法院微博运行中存在诸多困境。在深入解读法院微博困境的基础上,应当从三个向度进行规范:在理念层面,以司法和民众双向需求为出发点、事前引导舆论风向和事后疏导舆论压力;在制度框架层面,法院微博的覆盖面应逐步"自上而下"推进、建立法院微博的专人管理和报道事件的选取制度;在运行机制层面,构建微博更新的常态化机制、微博互动的及时性机制和个案追踪机制。最终为重塑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助力。
[Abstract]:The opening of court Weibo marks the judicial organs' initiative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with public opinion. The ra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judicature is helpful for the public to understand, accept and trust the judicial authority. The judicial utility of judicial openness and judicial independenc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lemmas in the operation of court Weibo. On the basis of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predicament of court Weibo, it should be standardized from three aspects: at the conceptual level, Taking the two-way demand of the judiciary and the public as the starting point, leading the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advance and redirecting the pressure of public opinion afterwards; at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e coverage of court Weibo should be gradually "promot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rt Weibo's special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the selection system of reporting events, in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level, build a regular mechanism for the updating of Weibo, Weibo's interactive prompt mechanism and case tracing mechanism. Finally, it can help to rebuild judicial authority and enhance judicial credibility.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迈向制度理性的民事程序研究》(14CFX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6.2;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昕;田璐;;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1983-2009[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1期

2 赵琦;;法院微博影响力实证检验:一个传播学的分析框架[J];求索;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芳;于恒强;;民事执行的司法性质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王圣扬;杨国萍;;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吴兴国;;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之立法瑕疵及完善——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田佳灵;;民意对司法裁判过程的影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周航,高琳琳;略论司法独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程宗璋;当代东方人“厌诉”质疑[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8 查名祥;我国刑事侦查模式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张薇薇;;法治背后的人治——职业法律家阶层存在条件探析[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10 傅郁林;;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孔志国;;法院的非行政化,一个宪法问题[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来的兴起和遭到的危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王洪坚;;上下级法院业务关系:从单向监督到双向制约——对二审裁判权运行的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威;;在超越与限制之间——论夫妻共同债务的追加执行[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伟;;我国盐业垄断改革的法治基础理论分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策;邹立言;;论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新力;唐明良;葛宗萍;;通过技术性变革实现司法公正——行政诉讼异地交叉审判的启示[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戴小明;;论司法独立及其制度保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正怀;民国时期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石时态;民事执行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叶航欣;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健;传媒与司法的冲突及其调整──美国有关法律实践评述[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2 徐昕,徐昀;非正式开庭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3 陈力;;民事调解高反悔率及其解释[J];法律适用;2010年07期

4 李浩;;当下法院调解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调解案件大量进入强制执行研究[J];法学;2012年01期

5 沈雁冰;;审讯录像:拒绝公开引发争议[J];法律与生活;2008年13期

6 肖叶飞;;庭审转播: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J];青年记者;2007年20期

7 卿立新;;微博时代网络事件传播规律与处置探讨[J];求索;2010年12期

8 詹顺初;开展“三集中”执行活动执行工作出现新局面[J];人民司法;1992年03期

9 杨礼生 ,马俊 ,王爱全;暴力抗法 法网里一只“斑斓猛虎”法[J];检察风云;2003年11期

10 张泽涛;李登杰;;冲突与平衡:在司法独立与新闻监督之间[J];诉讼法论丛;200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杨立新;[N];检察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费建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戴佛明;[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友华,张亚雄;对提升司法权威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严励;司法权威探论[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栗志明;试论提审制度对我国司法权威的负面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4 王敏远;有关司法权威的几个问题[J];中国司法;2005年05期

5 徐强;;推进依法行政 维护司法权威[J];人民司法;2006年01期

6 郭玉红;;浅论提升司法权威[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崔双平;;论司法权威流失的成因及消解[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8 何永新;;现状与对策:浅论我国司法权威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9 何永新;;浅论我国司法权威的构建[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宋立峰;;司法权威与司法诚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汉;周雅菲;;树立司法权威,铸就和谐社会——从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2 路红青;;论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魏俊哲;;强化司法权威:正当性基础与制度建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李青春;;建立司法权威与推进地方法治化建设——从董老的法治思想观切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魏新璋;冯一文;;当前我国司法权威流失成因及其消解——基于董必武“司法因强制而权威”思想的分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刘庆华;田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维护司法权威的关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王振清;胡浩立;;维护司法权威 构铸和谐社会——从董必武的司法权威思想对促进审判工作的启示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张泽兵;;董必武司法权威法治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9 季长龙;;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与当下价值[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10 吕伯涛;;董必武法律权威和司法权威思想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制与新闻》记者 陈磊;司法随意现象损害司法权威[N];法制日报;2005年

2 本报专稿 王俊民;维护司法权威要面对三大关系[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4年

3 龚德培;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司法权威[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郝明金;实践:用公正维护司法权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宗 边;进一步维护和增强司法权威[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王立民 作者为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助司法权威及法学教育一臂之力[N];文汇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邓杰;构建和谐社会须维护司法权威[N];光华时报;2006年

8 文洁;维护和树立司法权威[N];甘肃法制报;2007年

9 记者 尤婷婷;维护和树立司法权威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N];甘肃日报;2007年

10 余增明;“司法权威,不容动摇!”[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发;司法权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孙长春;司法权威的制度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开龙;论司法权威生成之路径[D];苏州大学;2008年

2 郭鑫;初论司法权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谌爽;论我国司法权威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云云;司法权威提升的路径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君斌;我国弱势司法权威的表现与改善途径[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慧慧;中国语境下传媒对于司法权威的克制与参与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瑞芳;论司法权威的弱化[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姜桢祥;论司法权威的维护与提升[D];山东大学;2012年

9 刘丽君;论我国司法权威的建构[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鸿鹏;论当代中国法治社会视野下的司法权威[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4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94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