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问题探索
本文选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切入点:调解机制 出处:《求实》2013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构建和谐社会与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概述(一)和谐社会的含义和研究现状。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是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级成员各尽所能,使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全面发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划分为三个层
[Abstract]:Jung-ichi, Summa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Mechanism of pluralistic dispute Mediation (1) the meaning and research status of harmonious society.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line with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16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decis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 "for the first tim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people-oriented society." It is a systematic concept. In theory, it is a society in which all levels of society live in harmony, members at all levels of society do their bes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talents and talents of the people; a society in whic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coordinated; and people and people. Harmonious societ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贵州大学校级课题项目“贵州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矛盾预防与消解机构机制研究”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斌;吴雪峰;;论我国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李虹;;藏区民间纠纷解决方式的困境与出路的博弈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某乡的个案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3 陈奔;保雪松;;试论ADR在解决我国物业纠纷中的作用[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年01期
4 沈明磊;王淳;;诉调对接之路的理论与实践——江苏法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结与思考[J];人民司法;2006年11期
5 孙霞;;“诉调对接”初探[J];唯实;2007年10期
6 沈恒斌;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J];中国司法;2004年09期
7 曲颖;胡建萍;何良彬;谌辉;;成都地区纠纷解决机制实证调查与分析[J];人民司法;2006年11期
8 刘婷婷;;浅议清代的调解制度[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6期
9 王建新;陈立;;现代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下人民法院立案程序的重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建华;;关于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调研报告[J];山东审判;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和谐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2 李卫国;孟钢;;从对危安犯的改造浅谈罪犯矫正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付兆丽;;试论人民法院统一定罪原则[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姜方炳;;传承与超越:现代乡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建构[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方然;;小额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Cox比例风险模型为依据[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段余昆;王冬梅;;浅议人民法院体制改革[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8 王雅琴;;人民法院应对群体性纠纷的若干理性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樊云;李晓菊;;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职能作用——以董必武人民司法的法学思想为视角[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靳爱华;;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民法院如何改变审判观念[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丽雅;和合文化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谌 辉 靳玉馨;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路[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王丽英邋曹璐;用更好更快的方法促进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谢圣华 何良彬 谌 辉;走向和谐与公正: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张羽馨 罗有才;公丕祥要求全省法院积极构建大调解机制[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李媛邋孙敬 郑洪清;和谐西城沐浴春风[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记者 陈海发 冀天福 通讯员 林宇峰 曹永;金水连续七年办案超万件[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陈旭;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与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王鑫 记者 晨迪;建立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效缓解社会矛盾[N];成都日报;2004年
10 崔星迪;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N];北方法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友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倪静;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宋明;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正伟;后现代法学视角下的ADR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6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7 曾令健;法院调解社会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梁宏辉;人民调解的监管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华;论中国调解制度的传统根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朱千里;论司法适用审查[D];苏州大学;2006年
3 郑治;从传统到现代[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齐崇文;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范光萍;论现代民事纠纷调解机制的重构[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李虹;从系统论角度研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亦惠;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徐剑;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D];苏州大学;2007年
9 赖薇;当代中国人民调解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宁铁;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6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9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