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与舆论的纠结及分隔
本文选题:舆论 切入点:民意 出处:《河北学刊》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司法的工作是判断,但凡有判断,就不可避免带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关于案件判断的任何争议,最终都必须借助于司法权威来消除。司法免于舆论的压迫,既是司法确定性的保证,也是保护民众防范法律外伤害的底线。但是,由于司法权力与国家其他权力并未有效地分离,公众将社会不公等现实问题期待于司法的解决,而司法机关也对民众的这一期待持积极回应的态度,从而造成了舆论与司法纠缠不清的司法实际,以致于司法与舆论始终不能进行有效地隔离。
[Abstract]:The work of justice is to judge. Whenever there is judgmen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subjectivity. Therefore, any dispute about the judgment of a case must ultimately be eliminated by means of judicial authority. The judiciary is free from the op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It is not only the guarantee of judicial certainty, but also the bottom line of protecting the public from the harm outside the law. However, because the judicial power is not effectively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powers of the state, the public expects the solution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social injustice. The judicial organs also take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is expectation of the public, resulting in the judicial reality of public opinion and judicial entanglement, so that the judiciary and public opinion can not be effectively separat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 南京大学“985”三期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柏峰;;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2 周永坤;;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J];法学;2009年08期
3 王申;;司法行政化管理与法官独立审判[J];法学;2010年06期
4 孙国祥;;死刑废除与民意关系之审视[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吴艳玲;;教师课程权力的概念解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陈明;;农业生态安全视角下农民公民性培育的价值与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9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丽莉;;从范曾名誉权案看名誉侵权的构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宁静波;;法院的“产出”效率问题分析——基于30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陶楠;吕屏;;由美国视听工业“自律”演进的历程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经济意义[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孔锴;孙启林;;试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效果——以建国至内战时期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郑华琼;;舆论监督制度探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赵爽;;水资源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德敏;;论我国行政诉讼指导制度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尹成;中国新闻奖的价值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胡湘;行政执法理念的重塑[D];湘潭大学;2009年
7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灿辉;论我国预算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王启梁;;网络时代的民意与法律应有之品性——从“躲猫猫”事件切入[J];法商研究;2009年04期
3 侯猛;;政法传统中的民主集中制[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4 陈忠林;;司法民主是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证[J];法学杂志;2010年05期
5 梁根林;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6 唐煜枫;;论民意与死刑实践——一个互动关系的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刘燕;;案件事实的人物建构——崔英杰案叙事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2期
8 陈柏峰;;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J];社会;2011年01期
9 欧贤才;;浅析死刑认同的心理根源[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10 海因茨·舍许;樊文;;死刑的被害人学视角[J];刑事法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肖扬;[N];人民日报;2002年
2 傅达林;[N];人民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雁;;司法视角下的民意审视[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2 杨彩云;;司法过程中的“以人为本”[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王翰举;;论民意与司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0期
4 叶建康;;司法决定过程中的民意[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10期
5 张超;;民意漩涡中的司法悖论及其解决[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王华梅;;司法如何正确对待民意[J];天津人大;2010年12期
7 张超;;民意与司法——司法改革的一种法理学透视[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季金华;司法权威的结构解析[J];学习与探索;2002年05期
9 张敏娜;;以许霆案为视角探讨当下中国法官职业化的必要性[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10 李莉;;宪政架构下司法权威的重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华;田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维护司法权威的关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庄汉;周雅菲;;树立司法权威,铸就和谐社会——从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魏俊哲;;强化司法权威:正当性基础与制度建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李青春;;建立司法权威与推进地方法治化建设——从董老的法治思想观切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王振清;胡浩立;;维护司法权威 构铸和谐社会——从董必武的司法权威思想对促进审判工作的启示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魏新璋;冯一文;;当前我国司法权威流失成因及其消解——基于董必武“司法因强制而权威”思想的分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路红青;;论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张泽兵;;董必武司法权威法治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9 吴道敏;;继承和发展董必武法律权威论在审判工作中增进司法权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10 刘蜜;;涉法信访与司法权威的确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九星 通讯员 任国栋;忻府区在全省法院率先开通民意专用电子信箱[N];山西日报;2009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韩伟;司法要有效回应民意[N];检察日报;2011年
3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罗猛;民意与司法的统一,才是最佳的司法境界[N];检察日报;2011年
4 崔真平;300余家法院开通民意沟通信箱[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法院 虞瑞普 何春华;倾听民意是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杨雪娅;司法与民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宋庆党 苗晓娟 庞玉宏;漯河:加强民意沟通 提升司法公信[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司法应吸收合理民意而不是激烈对抗民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刘学智;法官如何对待民意[N];中国信息报;2009年
10 于寰 李立平;擦亮立案窗口 加强民意沟通[N];朝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发;司法权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孙长春;司法权威的制度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李明;社会舆论的司法意蕴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谢阿桑;论当庭宣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李微;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述元;论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制度创新[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松;论民意对审判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2 赵福涛;论民意对我国司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云云;司法权威提升的路径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顺苹;论司法与民意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君斌;我国弱势司法权威的表现与改善途径[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慧慧;中国语境下传媒对于司法权威的克制与参与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娄雪梅;论司法权威的建立[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克冉;关于重构民意与司法良性关系的探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张敏;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洪洋;民意与司法的纠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23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2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