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民粹主义司法

发布时间:2018-04-05 03:27

  本文选题:司法 切入点:民粹主义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民粹主义正在席卷我国司法领域并形成了史上罕见的民粹主义司法现象。民粹主义司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如微博等实施舆论审判。在民粹主义司法形成过程中,社会精英扮演了重要角色。司法在我国是政府展开社会治理的机构之一,如此之司法职能定位决定了满足民粹主义诉求不可避免地成为司法的一项基本政策。民粹主义司法在谋求案件裁判实质公正的同时表达着对现行法律体制的愤懑与期待等多种民粹主义私货。无核心价值观的民粹主义犹如毒树,民粹主义司法堪称毒树之果,它导致程序公正的应然司法观在我国的确立和巩固阻碍重重。消除民粹主义司法现象需要法院、政府、社会精英和大众传媒的共同努力。
[Abstract]:Populism is sweeping the judicial field of our country and forming the rare populist judicial phenomenon in history.The main form of populist justice is the use of modern network platform such as Weibo to implement public opinion trial.In the process of populist judicial formation, the social elit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Justice is one of the institu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social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so the orientation of judicial function determines that it is inevitable to meet the demands of populism as a basic policy of justice.Populist justice, while seeking substantive justice of cases, expresses resentment and expectation towards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and other populist private goods.Populism without core values is like a poison tree, and populist justice is the fruit of poison tree, which leads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procedural justice in our country.Eliminating populist justice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courts, governments, social elites and the mass media.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820) 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转型期国家司法哲学、制度和技术研究”(2011SHKXZD014)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兴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考察:以刘涌案和佘祥林案为标本[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王世洲;关于中国死刑制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李春霞;可持续发展与两种文化的整合[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9 庄严;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历史主体的深层理论思考[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0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松峰;;论晋江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构建[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潘芳;;阿根廷现代化进程中民众主义兴起的内因[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吾淳;;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金铮;;民间组织的一个类型:20世纪上半期长江中下游乡村“钱会”解析[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2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宏辉;民事起诉权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7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10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严仁群;美国法官惩戒制度论要——兼析中美惩戒理念之差异[J];法学评论;2004年06期

2 申丹;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3 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J];法学研究;1999年06期

4 徐忠明;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6期

5 王启梁;;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暴力性私力救济发生的结构性原因之法律社会学考察[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英杰;贯彻刑法基本原则,更新刑事司法观念[J];杭州商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李群星;;科学发展观的司法落实——以科学司法观和和谐司法观统领法院工作[J];人民司法;2008年11期

3 罗春伟;;论黑格尔的司法观[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袁博;;论司法去行政化[J];经营管理者;2009年24期

5 季金华;理性司法观的培养:司法权威的观念支持[J];法律适用;2004年01期

6 张卓明;倪斐;;司法为民的关键在于司法公正[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9年00期

7 李训虎;;“案结事了”的司法观与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J];证据科学;2009年06期

8 曾宪义;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保障机制研究[J];法律适用;2002年01期

9 古树;;平和——现代司法之境界[J];人民检察;2005年23期

10 张金锁;;和谐社会语境下检察机关人本司法观的确立[J];当代法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乔素玲;;董必武司法观论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2 郭道晖;;司法改革重在树立人民司法观——学习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3 张员娇;胡伟;;董必武群众路线司法观的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4 艾佳慧;;中国的法官最大化些什么?——实证和比较视野下的经济学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熊先觉;;论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6 刘兆兴;;论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7 麻新平;;董必武人民司法观与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8 姬雄海;;董必武法学思想与化解社会矛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磊;须树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观[N];检察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东红邋本报通讯员 王伟;省高法新任院长的“司法观”[N];河南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青青 通讯员 秦X;经区法院:打好基础谋发展[N];威海日报;2010年

4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法院院长 陈力明;提高法官队伍素质 营造和谐司法环境[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通讯员 姚继坤 孙维娟;宜昌中院创建和谐法院[N];三峡日报;2007年

6 王松苗;平和司法:也许从此不再陌生[N];检察日报;2006年

7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 谢晖;司法的社会认同[N];法制日报;2008年

8 万超忠;莒南初访重访案同比下降过半[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胡劲松;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N];徐州日报;2007年

10 姚晨奕邋通讯员 吴爱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司法正义观[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逄志龙;论司法权的社会性[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帆;司法的权力“规训”[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曾宪亚;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谷东燕;中西司法大众化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张玉霞;司法便利化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新庄;司法自由裁量权滥用问题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周超;当代中国语境下能动司法的合理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烨;对“司法权是社会权力”论的质疑[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13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713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