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政法机关应对网络谣言的三大问题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27 06:37

  本文选题:群体性事件 + 政法机关 ; 参考:《领导科学》2013年30期


【摘要】:正2013年5月初,一位名叫袁利亚的安徽来京务工女孩坠楼身亡,随后几天引发京温商城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喧嚣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论述方便,以下把从5月3日袁利亚坠楼身亡至5月8日京温商城群体性事件,统称为"袁利亚案")。此事后经北京警方政务微博以及央视新闻节目几次澄清和辟谣后才逐渐得以平息。然而,其中暴露的问题并非个例,一些问题更非初次暴露,如若不加反思和及时改正,来日极有可能复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应当重视"袁利亚案"的标本价值,对"袁利亚案"暴露出的三大问题应进行反思并加以改进。
[Abstract]:In early May 2013, a girl from Anhui who came to work in Beijing fell to her death in early May 2013. In the following days, the mass incident in Jingwen Mall caused a clamor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widespread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following from May 3 Yuan Leah fell to May 8 Jing Wen Mall mass incident,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Yuan Liya case". After Beijing police affairs Weibo and CCTV news programs several clarification and refuting rumors before gradually calmed down. However, the problems exposed are not unique, some of them are not ex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f they are not reflected and corrected in time, they may recur in the future. In this sense,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pecimen value of Yuan Liya case, and reflect on and improve the three problems exposed in Yuan Liya cas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实验与案例开发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CFX041) 中国行为法学会课题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学研029)“社会转型期司法鉴定不信任问题研究”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横向课题“风险社会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06;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练伟;林木;;网络选择:一个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释框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杨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互动模式分析[J];新西部;2010年12期

3 余泓波;;严防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肆虐[J];中外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4 汤涛;李享;;警惕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危机[J];社会观察;2009年10期

5 曾秀兰;;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态探析[J];探求;2011年03期

6 陈潭;黄金;;群体性事件多种原因的理论阐释[J];政治学研究;2009年06期

7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8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10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二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刘春春;;浅议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社会动因及处置对策——基于2008年13起群体性事件的分析[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4 宋玉书;;建立健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5 邓小兵;冯渊源;;群体性事件中的地方政府与媒体关系探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7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 北京政治学者 海川;抢盐退盐,我们慌啥?[N];世界报;2011年

2 杨克彬 白宝军;市政法系统全面启动“百日会战”行动[N];保定日报;2009年

3 闫建卓;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N];商洛日报;2007年

4 半岳;透视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散播[N];西部法制报;2010年

5 赵怀印;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安徽日报;2001年

6 孙爱东;矛盾深化积重难返 群众利益漠视不得[N];中国矿业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系统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8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9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10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王芹;谣言传播规律与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9 王辉;在线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关键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邓崇惠;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措施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春宇;我国群体性事件舆情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张聪;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80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