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职业三维视角下律师的“政治人”角色及其形塑
本文选题:律师 + 国家 ; 参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律师是处于国家、社会及职业三维结构中的特殊法律职业从业者。律师作为天生的政治人物,国家的政治制度与律师政治人角色的确立直接关联,政治制度是律师政治人角色扮演的舞台,如果无政治制度的支持,律师职业很难获得发展的政治环境。然而,律师职业特质也是其能够参与政治并发挥功效的重要因素。律师从政便于获得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支持,从事法律服务习得的政治技巧也为律师从政提供了诸多支持,从而使得律师参与政治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国家、社会以及律师职业特质对律师参政也有阻碍作用。我们应当从国家、社会以及职业三维角度探寻律师政治人角色形塑之路径。国家应当以法律性、制度化的建构方式,为律师参与政治提供多元路径。律师应通过参与社会公益等方式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奉献力量,获得参与政治的民意支持;律师协会在律师参与政治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真正发挥职业共同体的集体力量。
[Abstract]:Lawyers are special legal professional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state, society and profession. As a born political figure, lawyer's political syste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lawyer's political person's role.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stage of lawyer's political man's role playing, if there is no political system's support,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profession of lawyers develops is difficult. However,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awyers are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ir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and function. It is convenient for lawyers to get the support of the legal professional community, and the political skills acquired in legal service also provide a lot of support for lawyers to enter politics, which makes lawyers have natural advantages in politics. However, the national,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awyers also hinder the participation of lawyers in politics. We should explore the ways of shaping the role of lawyer political person from the angle of country, society and profession. The state should provide multiple paths for lawyers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in a legal and institutionalized way. Lawyers sh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by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welfare and gain public support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and lawyers' association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support for lawyer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llective strength of professional communitie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分类号】:D9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林;李华丽;;从“政治人”到“生态人”: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转换[J];社科纵横;2012年02期
2 牟洪章;;政治人的困境与困境中的政治人——重读李普塞特的《政治人》有感[J];人民论坛;2012年23期
3 曾祥一;中国司法改革的极佳切入点——从律师费转付制度在中国实行的意义谈开去[J];中国律师;2002年06期
4 程金华;;法律人从政 合理性分析及其验证[J];中外法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明;;社会安全理论探析[J];欧洲研究;2006年05期
2 陶传进;;中国城市社区的公民社会建设:一条新路径的考察[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7年01期
3 魏胜强;;德国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历史演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李辉,于斐;引进“诉辩交易制度”初探[J];前沿;2003年09期
5 王宝文;美国司法裁判文书制度考察兼论我国司法裁判文书的改革——读《Judicial Process》有感[J];前沿;2005年10期
6 宋思运;;论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基本路径[J];前沿;2010年03期
7 庞楠;;共同体与公民德性——麦金太尔共同体主义视阈下的德性伦理观[J];前沿;2011年15期
8 杨文;;基于共同体思想论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J];前沿;2011年18期
9 丛玉飞;任春红;;从物质结果到结构归因——城市风险研究范式的一种路径分析[J];前沿;2012年05期
10 甘青云;论司法独立的内涵[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姚磐;;浅谈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赖晓飞;;论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思考[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庭瑜;;乡村社区永续发展指标的建构[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
本文编号:1968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6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