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中期的旗人发遣看清政府对旗人的司法管理
本文选题:旗人 + 发遣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1期
【摘要】:清政府对旗人的司法惩处经过了由免发遣到发遣的变化过程。从清中期起,被发遣之旗人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清中期旗人发遣的案例分析,考察其发遣之罪由,说明清中期统治者对旗人的司法管理是清政府加强八旗内部治理的表现,也是为维护帝国统治作出的调适。
[Abstract]:The Qing government's judicial punishment of the flag people wen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from exemption from dispatch to dispatch.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number of people sent out gradually increased.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dispatch of flag men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ason of its crime, and explains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by rulers of the mid-Qing Dynasty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the eight banners, and it is also the adjustment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mperial rul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许燕婵;;清朝旗人的法律特权及其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2 李艳君;;清代旗人的法律特权地位[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3 林乾;清代旗、民法律关系的调整——以“犯罪免发遣”律为核心[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培培;清朝法律特权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雪梅;佟大群;;清代安徽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考——《清代职官年表》考订[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2 雷炳炎;清代世爵世职承袭制度的几个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3 雷炳炎;清代旗人封爵略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阎崇年;;清郑各庄行宫、王府、城池与兵营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5 赵兴元;;清代开国勋臣额亦都[J];东北史地;2010年05期
6 雷炳炎;;顺治朝的恩诏加爵及其承袭考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田义超;李晶;任志远;;近300年来黄土高原耕地变化及时空格局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8 韩蕾蕾;;顾氏移民宗族与明代贵州开发和民族融合[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王玉超;刘明坤;;明清小说对科举教育体系变迁的表现[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胡玉冰;;重要汉文西夏史料著者列传[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徐实;清朝对外蒙古管理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肖瑶;李成梁与晚明辽东政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乌仁其其格;18至20世纪初归化城土默特财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7 姜小莉;清代满族萨满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许光县;清代物权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黄治国;清代绥远城驻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刚;清初江南战事中的弘光四镇降军[D];南京大学;2011年
4 高艳;余子俊及其在延绥镇边防中的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幸福;清代察哈尔右翼四旗土地开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穆云鹏;清代理事同知制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关康;《闲窗录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和晓瑜;当代丽江九河纳西族与白族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冯海晓;明代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土司制度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雷长生;明代广西大藤峡地区“瑶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晋藩,林乾;《户部则例》与清代民事法律探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2 严曦;;清代士人司法特权与犯罪以《刑案汇览》为中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郑秦;清末司法制度的几个问题——读兴京抚民同知刑档残卷[J];历史档案;1988年03期
4 李艳君;;清代旗人的法律特权地位[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5 杜家骥;清代的宗室封爵及其等级差别的特殊性[J];满族研究;1997年01期
6 李云霞;清朝的法律制度概述[J];满族研究;2002年04期
7 何勤华;明清案例汇编及其时代特征[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3期
8 陈柯云;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J];中国史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克笑;试论满族的发展变化(下)[J];满族研究;1991年04期
2 衣保中;清末东北旗地的发展变化与旗人地主的兴起[J];满族研究;1992年01期
3 李乔;清代官场杂谈之二:人称“二爷”的仆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11期
4 陈力;;八旗贵胄的没落——清代旗人经济状况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5 邱源媛;胡鸿保;;断裂与交融——《清代北京旗人社会》读后[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叶志如;乾隆朝回赎民典旗地史料(上)[J];历史档案;1991年02期
7 杜家骥;清代官员选任制度述论[J];清史研究;1995年02期
8 曹世瑞;兴于忧患 衰于安乐——谈“八旗”文化[J];百科知识;2005年12期
9 高尔泰;陈迹飘零读故宫[J];读书;2005年10期
10 孙静;;康熙年间盛京旗、民垦区划界初探[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德鸿;;乾隆时满族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八旗生计”[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2 张杰;;清代殊卷所见蒙古旗人科举家族[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3 齐红深;;清代的八旗科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赵令志;;《闲窗录梦》杂考[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燕光;;清代的八旗汉军[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6 任桂淳;韩振乾;;清朝八旗驻防财政的考察[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7 张永江;;八旗蒙古任官初探[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8 郗鹏;;清代八旗官学教学活动及管理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杜家骥;;清代部院对八旗事务的管理制度[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丹卉;;清代盛京将军与各职权部门权力运作问题探析[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杲文川;刘小萌与《清代北京旗人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汪利平;杭州旗人和他们的汉人邻居[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刘薇 木禾;由八旗制度想到的[N];吉林日报;2005年
4 高向之;清代京师内外城市民生活差异之考察[N];北京日报;2004年
5 郭春芳;清代命案验尸制度[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尹钧科 富丽;清代北京的人口规模是怎样调控的[N];北京日报;2006年
7 魏影;京旗回屯对黑龙江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6年
8 崔淑梅 记者 秦岭;“道台府”油漆彩绘可保持百年不朽[N];哈尔滨日报;2006年
9 李尚英;清代八旗兵衰败原因探析[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汪波;康熙十八年京畿大地震的应急机制[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吴爱明;清督捕则例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任玉雪;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晚清兴京旗人社会生活述略[D];辽宁大学;2012年
2 李萌;清代中叶流民出关与东北旗人生计的变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洪文雄;北京西山健锐营: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楚南;清代盛京旗人红白事恩赏银述论[D];辽宁大学;2012年
5 韩晓洁;清代满人入仕途径与清代政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兵杰;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北京地区地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许妍;清代“选秀女”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刘洪杰;顺康两朝的提镇[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何宇;清代“国语”的制度化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占领;平满汉畛域问题的讨论和策划[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7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1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