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监督员制度探讨
本文选题:人民监督 + 民主监督 ; 参考:《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摘要】: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的一项制度创新,其目的是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明确规定了人民监督员的产生、职责、监督程序和履行职责的保障等。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推进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不仅具有宪法上的依据,而且符合民主监督和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stract]:The people's Supervisor system is a system innovation of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whose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v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of job-related crimes by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rrect exercise of procuratorial power, the provisions of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people's Supervisors in accepting cases directly (on trial) clearly stipulate the generation, duties, supervision procedures and guarantee of performing duties of the people's Supervisors.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procuratorial reform, the people's Supervisor system not only has a constitutional basis, but also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 and procedural justice, and is also conducive to safeguard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6.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品泽;外国刑事回避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张艳丽,李德升;对我国发回重审制度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杨晓行;;论刑事申诉程序与人权保障——关于刑事申诉改革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4 胡建军;论我国刑事诉讼不利益禁止变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熊小松;;论我国刑事诉讼中不可回避的自由心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时延安;接轨:挑战与机遇的来临——论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中国刑事法制的自我调整[J];当代法学;2004年06期
7 刘广三;;犯罪控制视野下的暂缓起诉裁量权[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8 高一飞;;对美国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考察[J];当代法学;2008年01期
9 叶青,周登谅;刑事审前司法听证制度的透析与前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姚剑;;刑事司法权的时间规限:释义、特征、形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倪培兴;;中国的司法民主建设与人民监督员制度[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小玲;刑事诉讼客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述元;论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制度创新[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李菁菁;侦查程序诉讼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卫跃宁;口供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万永海;刑事法庭调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苏文玲;刑事对质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阳;构建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薛涛;检察机关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陈松;试论我国刑事初查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翟敏岚;刑事诉讼被告人程序选择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春盛;论刑事立案程序的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万怡;中国刑事司法中的“辩诉交易因素”及其制度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学宇;论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建立[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德宫;;浅析刑事诉讼民主监督程序的法理基础[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2 张振祥;;开展民主监督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天津政协;2011年05期
3 陈心安;;探寻委派民主监督的运行路径[J];世纪行;2011年08期
4 ;探索民主监督新途径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J];江苏政协;2011年07期
5 张敬博;;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J];人民检察;2011年04期
6 虞崇胜;;换届选举的关键在于程序正义[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1年07期
7 李晓菊;;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探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强化民主监督职能 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J];世纪行;2011年06期
9 苏怡靓;;程序正义在中国的路径及实现[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10 郭丰慧;;实行“五步五签”加强农村民主监督[J];先锋队;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婷;;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几点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万建中;;新时期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A];改革开放30年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C];2008年
4 常艳;;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张兵;邹国平;黄祖旺;;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立法建议——以安徽省池州市三县一区为例[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易珍荣;;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夏阳;张红良;;正确定位 合理设计 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龙渊;;人民监督员制度基本问题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杨平;;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若干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维英;;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问题[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卞建林;人民才是法律监督的源头活水[N];检察日报;2003年
2 记者 王丽 刘德华 通讯员 鲜婷;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N];检察日报;2008年
3 吴高飞;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两点建议[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青山;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探进“深水区”[N];四川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李江雄;汝城检察院坚持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N];郴州日报;2008年
6 见习记者 杨龙凤;推广学习岳池县试点工作经验[N];广安日报;2008年
7 赵蓉 董华浩;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的立法构想[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刘发平;人民监督员制度地方立法问题刍议[N];贵州日报;2009年
9 全国人大代表 周光权;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及时立法[N];检察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丽丽;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提速[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4 朱丹;程序正义与人的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杨占国;政治文明语境下权力制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肖和华;党内民主监督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剑秋;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张宏伟;论中国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娜;民事诉讼期间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魏立超;行政合同特权的程序控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刘卫国;论程序正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国宝;公安执法应遵循程序正义的理念[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秀艳;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刘东旭;刑事二审中发回重审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7 吴峤滨;程序正义之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6年
8 徐歆;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刘潺;论我国行政处罚裁决时效制度的构建[D];兰州大学;2008年
10 方俊民;程序正义的机会成本[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4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2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