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第三方裁判被收买”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9 23:55

  本文选题:第三方裁判 + 司法公正 ; 参考:《学术月刊》2015年11期


【摘要】:"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作为第三方裁判能够依照公平正义解决纠纷,从而保障和提升社会合作。西方学术界近年来引入实验研究的新范式和视角,初步证明第三方裁判能够惩罚不公平的自利者,提升合作和分配公平。但是,此类实验忽略双方当事人都可能有动力去收买裁判者,也轻视司法裁判者的自利倾向。基于社会与司法的现实,我们设计了行为实验以研究不公正的司法裁判,研究假设司法能够被收买乃至于主动索贿,考察其在此类情况下对合作和道德的影响,以及民众对司法公信力的态度。研究发现收买会引发行为道德性与合作下降,并导致司法公信力下降;但同时也发现了部分人的利他行为,以及多数人的两面性。
[Abstract]:"Justice is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As a third party judge, it can solve disputes according to fairness and justice, thus ensuring and promoting social co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have introduced a new paradigm and perspective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which preliminarily proves that third party referees can punish unfair self-interested persons and promote cooperation and distributive fairness. However, such experiments ignore that both parties may have the incentive to buy off the referee and despise the self-interest tendency of the judicial refere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society and justice, we have designed behavioral experiments to study unfair justice, hypothesized that justice can be bought and even actively solicited, and examine its impact on cooperation and ethics in such situations. And the public's attitude towards judicial credibility. The study found that buying would lead to the decline of behavior morality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judicial credibility, but also found that some people's altruistic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majority of the two side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820055) 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T2013221004)“司法公正之行为实验研究”、厦门大学“文科繁荣计划”子项目“法律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高阳;;再论道德理论的层次结构:以义促利——与陈晓平教授、罗伟玲博士商榷[J];道德与文明;2014年01期

2 董甲河;;养德与养身的合一与紧张——论邹守益心学的养生向度[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王墨书;;“格物”初探——浅析《大学或问》与《大学问》中的“格物”义[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4 李煌明;;宗密一心二门思维模式与濂溪宇宙本体论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赵伟;;明代政治生态与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双向路线[J];东方论坛;2014年04期

6 杨柏岭;;洋务新政时期普通士人的思想转型——以江顺诒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5年01期

7 李旭;;阳明良知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王新春;;儒学史重写的语境——以三才通贯为一视域下的横渠易学为例[J];当代儒学;2015年02期

9 毕明良;;明学以济大同——阳明“致良知”之学的政治维度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10 王晓荣;;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探源[J];理论学刊;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春宁;基于不确定性预期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枫林;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魏志远;礼秩与实用:从明代中后期的日用类书看儒家伦理民间化[D];南开大学;2013年

4 严家凤;牟宗三“圆善论”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白臣;道德自觉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姚艳霞;李光地理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周素丽;耿定向与李贽论争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8 张晓婧;清代安徽书院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林将;论环境监管权的检察监督[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张乐;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发生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玮琦;矿业权与土地产权间的冲突解决方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2 石中玉;论曹端理学思想[D];湘潭大学;2013年

3 雷志平;孔子“孝”思想的哲学诠释[D];湘潭大学;2013年

4 黄后伟;陈献章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雷振瑞;朱得之老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谌雨;李贽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黄姝静;传统“致疑教学法”的多维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唐理华;激进者的精神困境[D];西北大学;2014年

9 张亚楠;孔子“仁”的思想与中国商业伦理[D];河北大学;2014年

10 吴长丰;明代心学思潮中罗洪先的身份体认与诗文创作[D];苏州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长伟;;冲突化解中的第三方干预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2期

2 ;数字[J];新民周刊;2011年42期

3 顾骏;;“第三方机制”不能包治百病[J];人民论坛;2009年14期

4 贵静;;浅析我国确立“第三方调查”制度的构想[J];改革与开放;2013年17期

5 徐祖迎;;第三方权威在冲突化解中的作用、条件及其限度[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6 陈飞;;欧盟商标“第三方意见”程序[J];中华商标;2014年02期

7 周九常;;第三方情报泄密及其防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08期

8 沈克明;;司法是最好的第三方监理[J];中国物业管理;2010年03期

9 常健;韦长伟;;当代中国社会二阶冲突的特点、原因[J];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06期

10 畅君元;刘畅;;电子数据证据第三方保全的意义及价值[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玲;;从第三方的来源看各自拥有的优势[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2 谢娉;马剑虹;;基于社会学习的第三方惩罚行为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吴方方;;浅谈施工过程中的测绘第三方检测[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劲松;陈哨东;邹杰;;影响国外第三方瞄准越肩发射的原因分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5 钱江;;第三方如何规避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风险[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第三方销售盈利模式困局难破[N];证券时报;2012年

2 卢丽丽;电商物流考题:自建还是选择第三方?[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王云立;第三方治污,营造三方共赢[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苏报评论员 金根;借力“第三方”来治污大有可为[N];苏州日报;2014年

5 ;第三方软件支持让用户受益[N];网络世界;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全育 实习记者 左秋红;吃透“老本行” 勇当“第三方”[N];中国航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黄杰;电煤争端新解:借道第三方“明度陈仓”[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志军 木岩;谁来调查“第三方调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被误读与滥用的“第三方”[N];杭州日报;2010年

10 ;入室测温应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N];大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明星;“第三方外交”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第三方调查的法律规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磊;第三方采购的采购商选择与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梁晓宁;第三方补救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贾军波;健康管理的第三方商务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靳育廷;“第三方调查”法律问题刍议[D];广西大学;2012年

6 陈又新;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权益之诉讼保护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贵静;“第三方调查”的法制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敬;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第三方B2B平台企业集聚效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9 韩叶;第三方采购模式下的采购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马小红;基于价值链的第三方B2B平台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083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83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