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司法判决使用论辩修辞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8-07-02 11:18

  本文选题:司法判决 + 判决说理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15期


【摘要】:司法正义应该以公众能认可的形式展现,判决说理是引导公众理解、认可司法判决的重要方法,加强司法判决说理就成为司法改革的主要方向。论辩修辞作为一种论证说理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司法判决说理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论辩修辞对司法判决的重要意义以及影响论辩修辞在司法判决中使用的主要因素,指出司法判决使用论辩修辞应该明确主要内容、构建基本理论方法、确立使用原则等要求。
[Abstract]:Judicial justice should be displayed in a form that can be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Judgment reason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guide the public to understand and approve judicial decisions. Strengthening the reasoning of judicial decisions becomes the main direction of judicial reform. As an important way of argumentation, argumenta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judicial judgment reasoning. By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rgumentative rhetoric to judicial decision a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e of argumentation in judicial decis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use of argumentative rhetoric in judicial judgment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and the basic theoretical method should be constructed. Establish principles of use, etc.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0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法律翻译的语用充实问题研究”(10L047) 西安交通大学学科综合交叉项目“法律文体中模糊修辞的语用研究(sk2012044)”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尽国;;司法裁决证立过程中的法律修辞——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2 冯桂芹;;多元性、认知性、互动性的修辞学理论——读《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6期

3 李子谦;;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的哲学解析[J];边缘法学论坛;2010年02期

4 陈洪杰;;论法律解释学视角内外的确定性命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余文唐;;罪刑确定之司法路径——“四步循环”模式构想[J];法律适用;2011年01期

6 焦宝乾;;司法中的法律修辞:国内研究述评[J];法治研究;2012年01期

7 曾严;;裁判依归:公正性与可接受性之博弈[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张超;;能动司法与实用主义后果论——基于“法治”理念的一个检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杨长泉;张艾清;;习惯法之为裁判文书积极修辞资源研究[J];法学杂志;2012年09期

10 韩钰;粤兴;;2011年度法律方法研究综述[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2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蒋鹏飞;欺诈性侦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何静;基于俄汉语料的论辩性对话的语用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顾尔伙;博弈中的心智发展[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晨曦;判决书积极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浩;陈虎;;论判决的修辞[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2 兰霞,,吕尚彬;法律语体的修辞特征[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杨贝;;法律论证的修辞学传统[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7年00期

4 彭京宜;聚合、组合及其他──论法律语言的修辞原则[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苗怀明;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蕴涵[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7 中山龙一,周永胜;二十世纪法理学的范式转换[J];外国法译评;2000年03期

8 杨敏;法律语篇权力意志剖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9 赵静;;中国古代判词的修辞蕴涵:说服与劝导[J];修辞学习;2006年04期

10 杨海明;;两岸三地刑事判决书语言程式度比较研究[J];修辞学习;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练军;;司法判决的公共产品属性[J];金陵法律评论;2012年02期

2 褚红军;;司法判决的功能分析[J];法律适用;2013年01期

3 陈麟;;司法判决书的文学化[J];浙江人大;2003年04期

4 杨知文;;司法判决证立的基本方法初探[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5 何连双;;司法判决中的逻辑模式[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6 周亮亮;;大众民意与司法判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7 彭中礼;;司法判决说服性的修辞学审视——围绕听众的初步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1期

8 聂长建;李国强;;司法判决有效性的平衡艺术和说理艺术[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2期

9 杨卫宏;;司法判决与民意冲突原因探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中的深层修辞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志铭;;司法判决的结构和风格[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洪;;论司法判决论证[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龚恒超;;提高司法判决可接受性需要更多“揆情度理”——学习董必武法学思想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4 杨知文;;论司法判决证立的基本方法[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昌;“上意”支配下的司法判决[N];法制日报;2013年

2 马钰朋;用大要案标准衡量每个司法判决[N];法制日报;2014年

3 本报通讯员 项仙君 易婷;司法判决撞墙了[N];工人日报;2013年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聂长建;面向实践的法学的两个定位[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 肖擎;行政否定司法判决:法律地位的一个真实写照[N];长江日报;2010年

6 何勇;惩治“老赖”别只依赖曝光[N];光明日报;2014年

7 烨泉;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N];法制日报;2008年

8 陈荣;判决与调解价值的比较[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陈杰人;司法判决应当依据什么常理[N];南方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吴梦寒;维护司法判决的尊严[N];甘肃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代志鹏;司法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雁;司法判决公信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卫佳佳;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衣文静;媒体影响司法判决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肖雁涞;网络舆论对司法判决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袁剑川;司法判决的公众认同[D];重庆大学;2009年

6 张辉云;论司法判决中的辨证推理[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姚超善;以李昌奎案为例审思司法判决中的“法律修辞”[D];山东大学;2013年

8 谭艳;论司法判决书中的(非)礼貌现象及其客观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鲍然;论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秦强;认识论语境中的法律真理[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89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89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