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我国公证的公信力建设

发布时间:2018-07-02 21:23

  本文选题:公证制度 + 公信力 ; 参考:《山西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公证的公信力是公证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公证的最大价值体现在“信”字上。如果公证的公信力缺失,则会影响人们对公证制度的信赖和国家法治的信仰。因此,加强对公证公信力的理论研究,通过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证公信力建设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共分为三部分论述我国公证公信力建设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论述了国内外公证公信力的立法状况以及我国公证公信力建设的历史沿革。我国的公证法律体系已初步建成,公证的公信力作为一科-抽象的原则,作为一条法律条文必须围绕的主线,贯穿于公证法律规范的始终,引导着公证事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对我国封建社会公证制度的萌芽,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公证制度的发展概况分别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我国现行公证法进行了简短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公证公信力的问题及其诚信流失的成因进行剖析。虽然我国公证制度为法制体系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公证的公信力正在遭遇不断流失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公证机构性质不明显导公证公信力效力层次不一,公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公证审查方式不统一,在程序上存在违法操作的空间。第三部分是对维护和提高我国公证公信力提出的对策。经过对公证公信力的再认识,本文以公证机构的性质、公证人员的性质以及公证事项的受理范围为切入点,从完善公证法律体系,提高公证员整体水平,规范公证程序、严格审查核实,强化监管力度、明确监督对象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提高我国公证公信力的具体措施。 本论文采用制度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运用法律思维,收集了与公证制度有关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实例,深入分析我国公证公信力的而临的现实困境,并对增强我国公证公信力提出有益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公证公信力的建设有所帮助。
[Abstract]:The credibility of notarization is the ability of notarization to win the trust and trust of the public. The greatest value of notarization is embodied in the word "trust". If the credibility of notarization is lacking, it will affect people's trust in notarization system and the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untr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notarization credibility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otarization credibility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trust of notarization in China.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legislation of notarization credibilit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otarization credibility in China. The notarization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built up initially, the public trust of notarization is regarded as a subject-abstract principle, as the main line that a legal provision must revolve around, runs through the notarization legal norm from beginning to end, guides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notarization cause.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tarization system in China's feudal societ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notarization law of our country. The second part is to analyze the problem of notarization credibility and the causes of its loss. Although the notariz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credibility of notarization is experiencing a constant loss of cris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nature of the notarization organization is not obvious, and the level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otarial credibility is different. The quality of notarization practitioners is not high, the level of business is uneven, unfair competition occurs from time to time, the way of notarization review is not unified, and there is room for illegal operation in procedure.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public trust of notar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rough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 trust of notariza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nature of the notary institution, the nature of the notary staff and the scope of acceptance of the notary affairs, from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notarization, improv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notaries, and standardizing the notarization procedure.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public trust of notariz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put forward in four aspects: strict exa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clear supervision object. This thesis adopts the system analysis method,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ontrast analysis method, using the legal thinking, has collect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the example related to the notarization system, deeply analyzed our country notarization credibility but the present predicament,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useful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trust of notarization in our country, hoping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trust of notarization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威;;从“三杯茶骗局”到“陈光标困境”:谈公益事业的公信力之重[J];学会;2011年07期

2 朱卫东;;党委领导的公信力探源[J];政工学刊;2011年09期

3 马涛;;浅谈政府公信力建设[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4 杨平波;张晓琴;;慈善组织公信力财务解读[J];财会通讯;2011年20期

5 ;评论:红十字会重建公信力的艰难起步[J];学会;2011年08期

6 高玉华;甄翔宇;;论如何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7 许海英;李锦阳;;中国非政府组织筹资问题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勇;周雪;;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建设路径——基于公共理性的研究视角[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9 金秋蓉;;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困难的路径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8期

10 刘琳琳;王刚义;陈雅文;;政府监管下的民间慈善组织公信力研究[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锋;;公信力是怎样一个范畴[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阴军莉;;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渠道公信力对比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樊灵芝;;信息变革时代下的政策公信力重塑之道——信息补偿[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范力;;重在把好“三关”——新闻真实性与公信力之我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姚澜;;树立司法鉴定结论公信力的法律思考[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旭东;;期刊学术公信力与编辑的上心上手上路[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建有公信力的名牌企业[A];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议监理工作经验交流和研讨材料汇编[C];2003年

8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创建有公信力的监理企业[A];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议监理工作经验交流和研讨材料汇编[C];2003年

9 张红霞;;增强广播健康节目的公信力[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兰芬;;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晏向华;既要程序正当 又要树立公信力[N];检察日报;2005年

2 杨书文;期待有公信力的廉政[N];检察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卓宏勇;媒体“过日子”,,不能牺牲公信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湖南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处长 邓耀华;打造公证诚信品牌[N];法制日报;2006年

5 禾刀;以竞争提升公益慈善制度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刘武俊;村委会选举引入公证程序值得关注[N];学习时报;2008年

7 记者 黄冠;公信力是公益慈善事业的生命[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曹智辉;服务韶关发展 提高执法公信力[N];韶关日报;2009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俊海;一项塑造法官公信力的诚信工程[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记者 叶毓洲 通讯员 韩用家;公信力从何而来[N];孝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华;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那淑伟;公证的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郝玲玲;政府公信力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卿孟军;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共公信力形成与丧失的逻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一收;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红梅;公证—一种预防性的法律证明制度[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晓峰;法官权力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罗执廷;文学选刊与当代小说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10 王慧军;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导向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传利;论民事司法公信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邓红专;网络媒体公信力初探[D];广西大学;2005年

3 马海霞;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探微[D];中南大学;2005年

4 韩丹;论我国公证的公信力建设[D];山西大学;2012年

5 徐剑英;公司章程公信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伟珍;公共责任视阈下的乡镇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闫晓宇;我国都市报的公信力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华容;公募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瑞亮;司法鉴定公信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邢凯燕;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90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90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