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调解法”立法模式及制定
本文选题:民间调解 + 纠纷解决机制 ; 参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民间调解是当代替代诉讼解决纠纷(ADR)的重要方式,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仲裁、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目前民间调解存在立法、运行、效力不统一和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借鉴当代西方各国和地区"调解法"立法经验,选择"调解法""仲裁法""审判法"分离立法模式,制定统一的民间"调解法"。中国统一民间"调解法"的制定要解决立法目标、特有原则、调解机构和调解员、调解协议效力、民间调解法与司法调解法关系等问题。
[Abstract]:Folk medi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DR)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diversified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mediation, arbitration, trial).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legislation, operation, disunity and non-standard of civil mediation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from the legislative experience of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Mediation Law", and choose the "Mediation Law", "Arbitration Law", "trial Law" and "Separation legislation Model".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unified folk mediation law should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legislative objectives, specific principles, mediation institutions and mediators,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ation agreem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mediation law and judicial mediation law,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中国统一社会调解法立法研究”(CLS(2014)D087)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愉;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J];中国司法;2005年10期
2 范愉;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下)[J];中国司法;2005年11期
3 汤维建;;关于制定《社会调解法》的思考[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静;;论知识产权争议ADR的功能、价值及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2 陈炜;周园;;论刑事和解的主体及适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倪静;;论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12期
4 汤维建;;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现代视角及其关注重点——以2007年的研究为基准的介绍[J];法学家;2008年01期
5 范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评析[J];法学家;2011年02期
6 刘期湘;陈京春;;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7 冯磊;;当前人民调解制度研究的缺陷[J];法治论坛;2009年02期
8 杨鸾;;论我国大调解体系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9 赵民兴;;略论美国社区调解对我国人民调解的借鉴[J];法制与社会;2012年07期
10 相庆梅;;厚望与失落: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反思[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倪静;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张钱;“后危机时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4 袁剑湘;当代中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悦健;化解中山市人民调解工作困境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文昌;论人民法院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雪松;商标侵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长瑞;法院调解社会化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蔡丽;我国当代法院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谢芳;“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梁晓峰;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1年
8 蔡清松;试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侨大学;2011年
9 李颖;我国现行大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改进[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谷永兰;大调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2 克丽斯蒂娜·沃波鲁格;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ADR)[J];河北法学;1998年01期
3 范愉;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4 范愉;调解的重构(下)——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3期
5 王建勋;调解制度的法律社会学思考[J];中外法学;1997年01期
6 范愉;当代中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与发展[J];学海;200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荣馨;[N];法制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保;;民间调解的困境和出路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吴博;陈卓雅;;域外民间调解对我国民间调解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3 韩良良;;民间调解制度调查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刘行玉;夏洪政;;传统民间调解的特点与社会基础[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4期
5 孙顺发;;权威诉求与农村民间调解[J];湖南农机;2010年09期
6 林见春;;民间调解:传统机制的现代表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玉琴;德吉卓嘎;袁野;;藏族民间调解的脉动[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郝洪斌;闫宝龙;;民间调解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进及其借鉴意义[J];东岳论丛;2012年03期
9 曹q纯;;民间调解的实证研究[J];天府新论;2012年04期
10 ;凶杀案能否以民间调解方式解决[J];中国律师;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王福华;;农村法治与民间调解的走向[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立纲;“民间调解”调出一片和谐[N];辽宁日报;2008年
2 张春萍;诉讼与民间调解的制度比较[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徐冉;民间调解在解决小额纠纷中的独特价值[N];江苏经济报;2012年
4 李红;浅谈民间调解与诉讼[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丁亚鹏;民间调解组织期盼扶持[N];新华日报;2008年
6 曾诚 高春花;南雄民间调解助推社会发展[N];韶关日报;2009年
7 记者 江山 姚晓娜;石家庄民间调解:管家长里短也管社会热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马秀芬 分社;循化 充分发挥县乡村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N];青海日报;2011年
9 本报通讯员 邓正彬 邱俊荣 李金阳 本报记者 林培;罗桥,民间调解“持照”上门[N];新华日报;2012年
10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 田仲秋 陈金华;民间调解须合法 签订协议要谨慎[N];农民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伟伟;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调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许敏歌;论当代中国民间调解制度及其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战芳;论民间调解制度及其重塑[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王红超;论民间调解[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辉;黔东南苗族村寨民间调解制度个案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刘智彪;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间调解[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连峰;清代民间调解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马彦逢;对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间调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杨世超;我国当代民间调解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亚锋;论民间调解[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2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0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