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法之为裁判文书积极修辞资源研究
本文选题:习惯 + 渊源 ; 参考:《法学杂志》2012年09期
【摘要】:在以排解纠纷为核心的司法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冲突凸显。在认真厘清这些价值冲突并进行调和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司法裁判,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将社会矛盾化解到最低限度,司法才能达到和谐之佳境。本文以修辞学为视角、以习惯法为对象,探讨民族地方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以习惯法为积极修辞资源照顾特殊"听众"的恰当的表达方式,真正实现"文以载道",达到定分止争的目的。
[Abstract]:In the judicial process with resolving disputes as the core, various conflicts of cultural values stand out.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se value conflicts and reconciling them, the judicial decision can satisfy the recognition of the mainstream value of society to the maximum extent, resolv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to the minimum, and achiev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hetoric and the object of customary la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per expression of the judicial documents of the local people's courts of the nation, which takes customary law as an active rhetorical resource to take care of the special "audience". The real realization of "text to carry the roa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ivision.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2010年度基地项目“中国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基础研究——以黔东南民族习惯法为研究视角”成果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永和;;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J];政法论坛;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德和;修辞学是否属于边缘学科讨论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王叔新;论汉语矛盾修辞法的修辞功能和特点[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段曹林;新诗的句式变异修辞[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张豫峰;“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郑颐寿;关于辞章学研究的答问[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韩庆玲,魏小伟;模糊理论与现代修辞学[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崔应贤;谈谈修辞学的学科定位问题[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8 马彪;谈状语的一种修辞处理[J];求是学刊;1991年06期
9 马彪;浅谈同义反复辞格[J];求是学刊;2005年06期
10 沙竺平;;浅析尾韵、头韵、谐音在英汉语音修辞方面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4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6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灵;论俄语篇章中的景物描写[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潘湘波;地方立法语言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丁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金文;言外之意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筠梅;汉语叠音现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徐华;词语搭配变异:一个关联理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宏宇;刘熙载《艺概》修辞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戴静;同义避复及其艺术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10 苏墨祥;裁判理由的正当性证明与法律推理[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力;判决书的背后[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2 胡玉鸿,彭东;试论法律社会渊源的理论基础[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腾威;;民事审判视野下的民俗习惯及其运用[J];民间法;2009年00期
2 李剑;杨玲;;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以当代彝区的法律实践为例[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3 李磊;;清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及现代借鉴意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邦铺;刘渝;黑英伍;;论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制度——以与人民调解调适为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张洪涛;;习惯在我国司法中制度命运的制度分析——一种纯理论的探讨[J];民间法;2009年00期
6 刘振宇;;清代黔东南苗族社会变迁与民间纠纷解决——以文斗寨解纷文书为研究对象[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支果;李忠会;;法律纠纷多元化解决模式探究——以近现代自贡盐业契约为视角[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唐文娟;;构建民族地区社区调解机制的若干思考——以四川凉山彝区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9 刘叶思;;和谐司法视野下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程燕姬;;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之思考[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佐龙;;法文化多元与司法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伯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渊源——论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李丹;;浅议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傅文魁;王永波;;我国检察机关基本职能的定位及其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吉拉则;昭觉构建多元化纠纷调解新机制[N];凉山日报(汉);2008年
2 熊卫纲;省高院副院长陈智伦到我州调研[N];凉山日报(汉);2005年
3 洪永红 李 琛;津巴布韦的司法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吴波邋本报记者 邓秀英;“德古”出任调解员 峨边人民调解工作辟蹊径[N];乐山日报;2008年
5 ;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孔令政邋作者为资深司法考试辅导教师;2007年司考大纲新旧对比(卷一)[N];检察日报;2007年
7 周静 实习记者 李洁 央青;冕山法庭:推行“德古”调解之路[N];凉山日报(汉);2011年
8 洪永红;尼日利亚的司法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法学所课题组;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邓正来;中国法律主体性的建构者:律师[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林敏;民间习惯的司法识别[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莲;司法视角下的民间法[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莹;论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D];山西大学;2010年
3 李小康;习惯法与制定法冲突中的法院调解[D];郑州大学;2011年
4 罗叶丹;元代诉讼的二元制及其当代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邢连珠;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及其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赵朝琴;中国律师制度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的宏观考察与理性思考[D];郑州大学;2004年
7 李君莉;民间规则在司法过程中的运用方式[D];山东大学;2006年
8 罗涛;黎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9 万海波;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乌日乐格;元代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3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0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