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危罪犯教育改造研究
本文选题:顽危罪犯 + 教育改造 ; 参考:《安徽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顽危犯是监狱所关押罪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狱内改造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突发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如果对这类罪犯管理、教育、改造等工作不得法,不得力,将严重破坏监管制度的落实,危害狱内改造秩序,给监狱管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监管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甚至会产生较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科学地识别、管理、教育、改造顽危犯,对监狱履行刑罚执行职责,建设平安、和谐监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安徽北部S监狱为基础,以该监狱2010年度—2011年上半年的所摸排认定的60名顽危犯(约占该监狱总押犯的2.86%)为样本,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心理测试等方法,收集了大量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思考了现阶段我国监狱关押、教育、改造顽危犯的有关问题:在认定标准上,除执行司法部《监狱教育改造罪犯工作规定》作出的五条标准外,重点应分析监管安全中的“未知数”,要透过罪犯的表象特征,科学地去识别和认定顽危犯。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了顽危犯的构成具有“年龄成熟化、学历低层次化、刑期偏长化、犯罪团伙化、暴力性明显及初犯性”等特征,并通过心理分析及日常行为分析,阐述了顽危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顽危犯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及其危害性。通过以上具体分析论述,说明了监狱教育改造顽危犯的重要性,为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顽危犯教育改造方案奠定了基础。 本文还对教育改造顽危犯的工作理念和原则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提出了教育改造顽危犯应坚持“人是可以改造的、教育为本、劳动改造、依法治教、科学矫治及社会帮教”的理念,提出了教育改造顽危犯除应遵循教育改造罪犯的“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系统化、冷处理、一分为二和否定”的特殊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同时还提出了“完善教育转化顽危犯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认为:要提高顽危犯教育转化质量,必须完善“组织机制、激励制约机制、业务培训机制和项目化管理机制”,采取“准确摸排、透彻分析、严密控制、教育转化”的工作方法,并建构以“确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和实施方案、创建完善的保障机制、强化心里矫治以及培养专家型民警队伍为内容的顽危犯教育改造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Abstrac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cientifically identify , manage , educate , transform the coercive criminals , carry out their duties on the execution of penalty in prison , build peace and harmonious prisons .
Based on S Prison in the north of Anhui Province , the author has collected a lot of data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 individual conversation and psychological tes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1 .
This paper also expounds and discuss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principle of educational reform ,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 systematism , cold treatment , strict control and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 , and puts forward the working methods of " systematism , cold treatment , strict control and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2 陈兴旺;陈娟娟;;我国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缺陷与重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赵秉志;;论中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程鸿勤;;“宽严相济”法律文化的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赵嵬,冯英;刑事古典学派的意志自由学说与刑罚本质理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6 任彦君,刘霜;论英美刑法中被迫行为的人性基础——兼论我国刑法中的胁从犯[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黄强,王丽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国化”过程中的矛盾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8 张秋芳;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建设性构想[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9 李洁;中国有权刑法司法解释模式评判[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10 牟军;有罪答辩与量刑减让[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洪伟;证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郑军男;不能未遂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6 刘瑞瑞;不作为共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陈磊;商业瞒骗走私犯罪刑法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杜雪晶;中国非刑罚化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郦毓贝;论减刑制度[D];郑州大学;2000年
2 朱海燕;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宋春波;挪用公款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4 漆昌国;合同诈骗罪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张瑛;罪刑法定的价值及其实践把握[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黄义勇;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安徽大学;2003年
7 曹绍锐;论罚金刑[D];河南大学;2003年
8 叶希善;保安处分的机能演化及体制整合[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黄赞旭;刑法理论的“主义”之辩[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田山;劳动教养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14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1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