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检察机关的行政公诉制度

发布时间:2018-08-25 19:33
【摘要】:行政公诉制度虽然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但行政公益屡遭侵害而无法得到有效救济的现实,使得这一制度逐渐为学界所重视。法律监督理论、行政诉权理论、诉讼结构平衡理论、权力制衡理论为其制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行政公诉制度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健全行政检察制度等方面,具有其他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行政公诉制度不仅具有明晰的理论依据,也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价值。行政公诉程序应对督促起诉程序、非诉讼监督程序、行政公诉范围、举证责任分配、行政公诉结果承担等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Abstract]:Although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ublic prosecution lacks the explicit regulation of law, the reality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public welfare is often infringed and can not get effective remedy makes this system gradu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The theory of legal supervision, the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right of action, the theory of balance of litigation structure and the theory of power balance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easibilit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system. The administrative public prosecution system has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over other systems in protecting the public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promoting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perfecting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and perfecting the administrative procuratorial system. Therefore, the administrative public prosecu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clear theoretical basis, but also has practical valu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procedure of administrative public prosecution should be reasonably designed such as supervision procedure, non-litigation supervision procedure, scope of administrative prosecution,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and bearing of administrative prosecution resul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分类号】:D925.3;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萍;略论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权之建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2 王新红;陈秀云;;论检察机关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法律监督及其限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3 孙谦;;论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法学家;2006年03期

4 田凯;;我国行政公诉制度的程序设计[J];法治研究;2009年05期

5 潘梦静,汤树桂;对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6 刘方;;行政公诉若干问题探讨[J];人民检察;2011年16期

7 张明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刍议[J];法学论坛;2002年06期

8 杨立新,张步洪;行政公诉制度初探[J];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04期

9 杨海坤;;对于摆脱《行政诉讼法》实施困境的反思[J];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03期

10 沈福俊;;行政复议委员会体制的实践与制度构建[J];政治与法律;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红;论政府权力法定原则[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2 杜建国;;试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职权化要求[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3 伍俊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评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苏家成,明军;公益诉讼制度初探[J];法律适用;2000年10期

5 夏锦文,高新华;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演进[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孙谦;;论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法学家;2006年03期

7 陶红英;美国环境法中的公民诉讼制度[J];法学评论;1990年06期

8 蔡虹,梁远;也论行政公益诉讼[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9 郑春燕;论民众诉讼[J];法学;2001年04期

10 梁玉霞;沈志民;;走向公平正义——浅谈法律监督的意义与局限性[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立;[N];法制日报;2009年

2 高建民;[N];检察日报;2000年

3 本版编辑邋刘晓鹏 褚晓亮;[N];人民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伟;公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闫清华;论行政公诉制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杨庐松,蒋雪琴;质疑民事公诉制度[J];中国律师;2003年05期

4 张茹;我国建立行政公诉制度探析[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唐超华,唐海清,陈蓉;试论我国民事公诉制度之构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潘度文;建立民事公诉制度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J];团结;2005年03期

7 张雪樵;检察长出庭公诉制度刍议[J];人民检察;2005年02期

8 王建源;;试论和谐社会与民事公诉制度之构建[J];福建法学;2006年01期

9 陈国庆;;论构建客观公正的公诉制度[J];人民检察;2007年08期

10 詹建红;;权力的扩展与运行机制的平衡——历史向度中的公诉制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潘度文;;建立民事公诉制度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麦敏;黄文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制度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刘根娣;;加入WTO对我国公诉制度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会新;;从检察权对行政权的监督谈行政公诉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陈昌义;乔岚;;检察制度改革之公诉改革[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季卫华 陈新 陈新建;建议设立行政公诉制度[N];江苏法制报;2013年

2 李振喜 关天文 李广英;我国首次现代公诉制度学术研讨会召开[N];法制日报;2003年

3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诉制度[N];法制日报;2004年

4 倪爱静;以公正效率为目标构建现代公诉制度[N];检察日报;2003年

5 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院长、教授 国法学会级研究课题《行政公诉制度立法研究》项目主持人 田凯;建立行政公诉制度促进行政权力规范化运作[N];人民政协报;2012年

6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田凯;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N];检察日报;2008年

7 朱孝清;对公诉理论研究的建议[N];检察日报;2011年

8 翦改言;建立行政公诉制度既必要又可行[N];检察日报;2004年

9 黄俊平;公诉制度改革的若干构想[N];检察日报;2004年

10 河南省检察官学院 田凯;浅议行政公诉制度的立法基准[N];法制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琼英;论消费民事公诉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张杰;论民事公诉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甘美君;撤回公诉制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冯宁;我国公诉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鸣;我国公诉制度相关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霍艳丽;刑事撤回公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胡海涓;论我国自诉转公诉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07年

8 崔磊;撤回公诉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刘洁馨;我国撤回公诉制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10 张申杰;公诉制度的法律经济学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03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03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