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刑事案件庭室讨论机制实证研究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discussion mechanism of the criminal case chamber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ase chamber discussion mechanism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discuss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D court in C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D Court is located in the east and west of C City, and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 the middle of C City. In the research area has certain representativeness. Moreover, there is not much change in the criminal adjudicators of D court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e criminal judicial custom of D court is relatively stable, which is helpful to sum up the law of mechanism. Of cours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fixed personnel that it may be
【作者单位】: 重庆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6.2;D9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失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2 孙绍伟;张明;;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广计;;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芜湖市基层院为视角[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汪小丽;;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亲亲相隐”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马春晓;;刑事诉讼效率不应过度追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徐倩;;论刑法的谦抑性——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为视角[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陈兴良;;关于死刑的通信[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廖瑜;;情节的定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封利强;;证据审查机制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10 王婧;;从《论犯罪与刑罚》看死刑的存废[J];才智;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高继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几个关系[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屹立;;严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实证主义的视角[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秀科;刘加尧;;主要国家动物福利立法概况及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潘伟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困境与出路——以《“两高三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袁春怡;周东平;;董必武的刑事司法思想及其对中国刑事司法现代化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9 刘黎明;;从犯罪价值的相对性谈刑事政策的设计[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张保平;梁秀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所折射出的中国刑事政策走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天懿;天津市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梁捷;寻求一致的公平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磊;我国死刑执行制度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卢苇;我国死缓适用标准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婧;不作为犯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小萍;论假冒专利罪的扩张与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亭亭;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蔡斌;我国林权抵押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吴刚;从狱霸现象看我国看守所管理改革[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海鸥;李青峰;;提高涉药刑事案件查办效能的探讨[J];中国药事;2011年07期
2 杨红;我国刑事司法平衡制度之弊端[J];法学论坛;1998年03期
3 宗允留,夏吉先;前科能作为判刑的主要依据吗?[J];人民司法;1979年03期
4 蔡超;徐丽莉;;罚金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黄艳葵;;远离民愤抑或迁就民愤——论民愤在刑事司法中的角色定位[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郭宗才,朱渊;刑事司法中对国有资产界定的思考[J];检察实践;2005年04期
7 刘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实施[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8 康黎;;量刑说理初探[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06期
9 白杨;关于量刑不平衡若干问题的研究[J];行政与法;2004年12期
10 贾宇;死刑实证研究之死刑观的调查报告[J];法学评论;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汝久;;第章环境刑事案件的辩护(草案)[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吴萍;;我国刑事司法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差距及完善对策[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3 贺恒扬;;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解与实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苏敏华;;我国刑事司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与协调[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冯诏锋;;跨越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楚河汉界——论违法与犯罪处理衔接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光国;;藏族习惯法在判处刑事案件中的作用探讨[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何小玲;;董必武同志的刑事法律思想及其影响[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8 陈春良;;刑罚威慑与犯罪治理:基于我国1979-1999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胡晓洲;;对卷烟制假售假刑事案件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探索和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6年论文集(上)[C];2007年
10 贺志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我国知识产权犯罪之刑事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林 张震星;涉及外来务工人员刑事案件应注重贯彻平等保护理念[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周龙;惩治隐形受贿需破除“上梁”依赖症[N];光明日报;2008年
3 记者 许跃芝;打击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N];经济日报;2011年
4 记者 余建华 通讯员 孟焕良;重点打击“醉驾”“飙车”[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 杨静;从“抄论文”到“抄家伙”[N];北京日报;2010年
6 胡鹏 张放;我省统一涉烟刑事案件执法标准[N];云南政协报;2006年
7 记者 范跃红 通讯员 范宝华;“迂回”收钱照样被认定受贿[N];检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新友;“两高”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N];检察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卢军 邵晶岩;刑事“私了”案件何进“了”[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黄燕娟 汪华;昆山宣判一起假冒商标刑事案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娅;短期自由刑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赵军;卖淫刑事政策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万国海;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8 吴富丽;刑法谦抑实现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9 朱效平;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产刑法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苏明月;日本保护观察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星和;中国热点刑事案件网络评论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李鹏;刑事司法视野中的刑事政策:价值冲突与整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房超建;重婚罪之罪与非罪的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汪先珍;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魏海洲;“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贺强;论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9年
7 金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司法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史守鹏;网络舆情对刑事司法的影响及其应对[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云波;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10 但未丽;侵犯网络罪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80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8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