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从“问题中国”到“理解中国”——当下中国司法理论研究立场的转换

发布时间:2019-02-28 18:45
【摘要】:当"司法"日渐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有关司法问题的讨论就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者专业问题,而成为一个日常性的生活话题;有关司法问题的理论研究也不再只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活动,而更是一种公共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活动。这意味着当下中国有关司法问题理论研究的立场必须要从"问题中国"转向"理解中国",既要从中国社会转型以及中、西方互动交往的宏大场景出发,也要在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微观场域里来理解当下中国司法的问题。同样,有关司法的理论既要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与生存性智慧中获致论证资源,也要在中、西方的共识中夯实司法知识的基础。唯有此,当下中国的司法理论研究才能够生产和再生产出具有公共性的司法知识产品,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同时建构起自身的理论体系。
[Abstract]:When "justice" becomes a public topic, the discussion of judicial issues is no longer just a technical or professional issue, but a daily topic of lif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judicial issues is not only a purely academic activity, but also a kind of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public knowledge. This means that China's position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judicial issues must shift from "problem China" to "understanding China", not only from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but also from the grand scen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judicial issues in the micro-field of social reality. Similarly, the theory of judicature should not only derive argumentation resources from th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existential wisdom of the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judicial knowledge in the consensu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judicial theory research in China produce and reproduce the public judicial knowledge products and construct its own theoretic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serving the daily life better.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YJC820020)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科研资助项目(2011SJB82001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冠玺;;再论中国法学发展的“十字现象”(下)——从现代化法律的继受中反思“中国特色”[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2 葛洪义;;司法权的“中国”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冯象;;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J];读书;2008年09期

4 秦晓;金耀基;韦森;新望;林岗;高全喜;许纪霖;;社会转型与现代性问题座谈纪要[J];读书;2009年07期

5 郝亚光;;视角转换·概念建构·方法选择——裴宜理的《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一八四五——一九四五年)》[J];读书;2009年08期

6 吕忠梅;法官职业化的理想与现实[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7 方乐;;中国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观?[J];法学家;2011年03期

8 苏力;法官遴选制度考察[J];法学;2004年03期

9 许章润;;中国的法治主义:背景分析(上)[J];法学;2009年04期

10 方乐;;能动司法的模式与方法[J];法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爱荣;;普法与乡村社会中的法律控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田飞龙;;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许洁;;中国法制现代化范式的消解和建构——从中西法律价值观的比较维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运迪;;论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刘永存;;民法典对民法文化发展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侯猛;;最高法院司法知识体制再生产——以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司法过程为例[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9 张骐;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梁剑兵;;对转型时期中国法学的提问——兼评苏力《也许正在发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使命(初稿)[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5 刘燕;;“印象”的危机——谈“印象系列”山水实景剧视觉机制对传统审美的消解[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6 马志相;周舜隆;;在制度供给中嶼出基层法治之路——兼论人民法庭的传统与改革[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占发;许艳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中“五种情形”实效性实证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燕燕;;晏阳初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走出去”战略[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丹;侦查信息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夏远航;作为经济法起源的经济合作契约之解释[D];湘潭大学;2010年

6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桂;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小平;论法官助理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9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宏亮;唐律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2 陈瑞华;徘徊于问题与主义之间[J];读书;2004年01期

3 许章润;;普法运动[J];读书;2008年01期

4 冯象;;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J];读书;2008年09期

5 黄鸣鹤;;中国诉讼制度改革的内在冲突及其解决[J];福建法学;2002年04期

6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7 公丕祥;;坚持司法能动 依法服务大局 对江苏法院金融危机司法应对工作的初步总结与思考[J];法律适用;2009年11期

8 吴传毅;;法律理论虚构:法律信仰的先决条件[J];法学杂志;2008年02期

9 贺卫方;法官等级与司法公正[J];法学;1999年10期

10 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J];法学;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林;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周晓虹;;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产阶级的建构——以中国为对象的比较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谢晖;;全球化、社会转型和中国法制模式的选择[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廖胜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境遇及其回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高娜,魏明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主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唐小城;张军刚;;我国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雅林;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王南n\;新的全球秩序何以可能[J];河北学刊;2002年04期

9 戚攻;中国社会转型的全球化、本土化、制度化[J];学术论坛;2003年05期

10 邹安乐;论全球化意蕴下的价值观嬗变[J];唯实;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红;龙游宇;;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贾高建;;试析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苏时鹏;;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邓慧君;;用科学发展观把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社会转型相协调的关系[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5 文魁;段霞;孟祥青;闫文虎;汪朝晖;;北京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6 肖文涛;;我国社会转型与政府行政范式转换探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东梅;;社会心理与德育工作[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力;廖炼忠;;中国传统伦理与社会转型[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10 薛丹;孙慧玲;;社会转型中的民办教育——江苏省宿迁市民办教育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朝辉;全球化——跨世纪的显学(之三)[N];发展导报;2001年

2 马建波;解读全球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陈炳才;第三只眼看全球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全球化金融必须全球化监管[N];南方日报;2009年

5 记者 易明灯;北京全球化程度世界第九[N];北京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沈威风;小成本的全球化[N];经济观察报;2009年

7 晓布;全球化与中国崛起的文化内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丁力;区域化先于全球化[N];经济观察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孙楠;美国打退堂鼓 全球化倒退之忧隐现[N];国际商报;2010年

10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黄亚生;全球化与经济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陈章龙;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田成有;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6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廖志诚;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9 杨东柱;社会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颜佳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权力运行机制重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风;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秦秋咀;社会文化转型与近代诗话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冷向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治理范式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丁艳;19世纪末美国市政腐败及其根源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新云;转型社会民众的宗教信仰[D];山西大学;2006年

6 盛图强;浅析社会转型对城市住宅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田瑞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伦理重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侯雷;试论人的精神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汪晓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分析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海燕;立法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功能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2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32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