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9:31
【摘要】:人民陪审员制度主要是通过吸收普通公民参与到具体案件审判工作中的方式来监督司法权的运行以保证个案审判结果的公正。首先,笔者从探寻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根源及制度设计的初衷来进行了反思,并从多维度视角下去探寻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定位,认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确立不仅仅使社会学语境下的“大众认同”在司法领域内得以体现,而且也是对政治学理论中要求的公民参与国家治理权利的有效落实,同时该制度的实行也真正起到了保证司法公开及公正在诉讼领域内实现的作用。立足我国近些年有关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规定及实践操作的现状,在阐述、分析立法的具体规定的基础上发现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无论是在其立法位阶及制度地位、选任机制还是有关人民陪审员的参审范围、参审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及不足,并逐一论述及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方方面面的原因。通过归纳西方典型国家的陪审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分别从主体、适用范围到参审模式三方面为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一条了具体的优化路径。最后,在原理阐释和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建议。笔者认为要对人民陪审员制度进行全面的立法,那么就要对该制度的各个环节、程序进行更加细致的设计。首先,在陪审员的选任范围上,应进一步降低人民陪审员的学历标准,提高年龄要求。其次,在陪审员的选任机制上,应遵循和落实“三随机”原则。接着,要对陪审员的参审模式进行重构,将我国的陪审模式区分为常规的三人陪审与多人陪审。最后,通过区分案件类型、案件的复杂程度等来决定陪审员的参审范围。其中,对于长期以来法学界争议不断的“事实审”还是“法律审”的问题,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对于不同的案件类型实行不同的参审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参审模式来明确规定陪审员是进行“事实审”还是“法律审”的制度设计。最终有取舍地重建了民事人民陪审员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自强;;陪审制的分权机制与证据法的发展[J];证据科学;2014年04期

2 汤维建;;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的评析和完善建议[J];政治与法律;2011年03期

3 彭小龙;;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与实践:1998—2010[J];法学研究;2011年01期

4 周永坤;;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民主[J];法学;2009年02期

5 谢锐勤;谢俊平;;关于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施鹏鹏;;陪审制与参审制的共性与差异[J];学海;2007年05期

7 张光杰,王庆廷;历史、背景、法理、法律——对我国陪审制度的四维解读[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黎蜀宁;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评析及其重塑方案[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9 喻贵英;走进美国的陪审制度[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10 葛文全;浅析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贺小荣;何帆;危浪平;;《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理解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5年

2 ;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的规定应严格遵守[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晴辉;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印鹏;人民陪审员职权改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

2 聂腾飞;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分析与反思[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3 何雨琪;公众参与司法视野下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4 邱楠;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历史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刘晓莹;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6 林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新举措及其评价[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施鹏鹏;法国参审制及其借鉴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64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664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