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井小说看明清司法文化
发布时间:2017-03-29 06:12
本文关键词:从市井小说看明清司法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已有诸多学者论证。明清时期的市井小说丰富地呈现出了明清司法文化面貌,对民间司法认知、官府司法理念和司法的宏观样貌都有着鲜活的体现,,本文将以明清市井小说为依据,从以上三方面对明清司法文化进行阐述。 首先,文章以明清市井小说中的民间司法认知为开端,具体论证了市井小说中所体现的民间百姓伸张正义的司法理想、畏官畏讼的诉讼心态以及冤情无法申诉时的情感寄托——阴报。 其次,文章对明清小说中的官府司法理念进行了剖析,以追求无讼与和谐的司法态度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明清市井小说所反映的官府如何协调国法与伦理人情,断案过程中对证据和案件事实的重视以及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传统。 最后,文章从总体宽仁的司法环境,充斥腐败与刑讯的司法实践以及效力欠缺的司法监督等多角度深入解析了明清市井小说所折射的司法现实。
【关键词】:市井小说 明清 司法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9;D926;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章 明清小说中的民间司法认知8-19
- 第一节 伸张正义的司法理想8-12
- 一、 司法即为行侠仗义8-9
- 二、 司法官理应替天行道9-10
- 三、 寄望包公的清官情结10-12
- 第二节 畏官厌讼的诉讼心态12-16
- 一、 以涉足公庭为耻12-13
- 二、 视司法为畏途13-15
- 三、 民间私了替代国家司法15-16
- 第三节 阴报——无奈的寄托16-19
- 一、 传统中国的报应思想16-17
- 二、 期待来世以平冤抑17-19
- 第二章 明清小说中的官府司法理念19-30
- 第一节 追求无讼与和谐19-22
- 一、 无讼传统根深蒂固19-20
- 二、 以调息讼,息事宁人20-21
- 三、 衡平司法,追求和谐21-22
- 第二节 协调国法与伦理人情22-24
- 一、 协调国法与伦理23-24
- 二、 调和国法与情理24
- 第三节 重视证据与案件真实24-27
- 一、 证据制度初具规模25-26
- 二、 以证据为断案基本依据26-27
- 第四节 实体正义重于程序正义27-30
- 一、 诉讼法律规定简略27-28
- 二、 司法过程忽略程序28-30
- 第三章 明清小说中的司法现实30-39
- 第一节 司法的仁爱与公正30-32
- 一、 宽仁平恕的司法运作30-31
- 二、 正义终得伸张31-32
- 第二节 司法的暴虐与腐败32-35
- 一、 官吏司法能力的欠缺33-34
- 二、 腐败官吏的昏庸与酷虐34-35
- 第三节 司法监督形同虚设35-39
- 一、 司法监督效力不足36
- 二、 冤情无以申诉36-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亚玲;简析“仁爱利人、见利思义”的道德思想──以六部明清小说为例[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吕翠华;;古代中国证据取得之“鬼神取证”[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3 陈宇宙;胡帆;;清官情结与中国的政治文明[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1期
4 董晶;我国古代刑事讯问特点评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武飞;;乡土社会中的司法智慧[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法文化透视——以语词“供”“证”为中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杜金;徐忠明;;读律生涯:清代刑部官员的职业素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3期
8 叶三方;;古代息讼经验的现代借鉴[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徐忠明;;诉诸情感:明清中国司法的心态模式[J];学术研究;2009年01期
10 徐忠明;;困境与出路:回望清代律学研究——以张晋藩先生的律学论著为中心[J];学术研究;2010年09期
本文关键词:从市井小说看明清司法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7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