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之法律探讨

发布时间:2017-04-11 06:02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之法律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重大问题,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执行难问题的产生和长期存在,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作者长期在执行一线工作,对“执行难”的现状感同身受,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有很多,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社会综合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国家各职能管理部门职权交叉重叠、各部门存在利益冲突,导致部门间的配合协作不够、信息沟通不畅、管理手段缺位,这些问题反映到执行中,就成了导致“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都在破解“执行难”的道路上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其中执行联动机制就是一种被广泛运用,行之有效的破解“执行难”的实践。执行联动机制指的是以法院执行案件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与有关部门的管理机制形成联动关系,当被执行人不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时,法院的执行措施、制裁性措施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将启动,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一种机制。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分析“执行难”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产生的背景、基本框架、运行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找到完善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的途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维护法律权威,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司法征信系统的建立,构建社会主义诚信社会。本文的第一章介绍了联动机制产生的背景和意义,阐述在我国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的必要性;第二章详细介绍联动机制的架构体系;第三章介绍了联动机制的现状并着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联动机制的途径;最后一部分是结语。
【关键词】:执行难 联动机制 信用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产生的背景10-12
  • (一)我国执行工作的现状10
  • (二) 联动机制的现实需求和法律依据10-11
  • (三)建立联动机制的意义11-12
  • 1.缓和社会矛盾11
  • 2.建立联动机制模版11
  • 3.推动诚信社会的建立11-12
  • 第二章 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的基本框架12-24
  • (一)联动主体12-14
  • 1.联动主体的概念12
  • 2.联动主体的范围及职能分工12-14
  • (二)联动领域14-17
  • 1.被执行人财产身份信息的查询14-15
  • 2.不履行债务信息的披露等威慑机制的建立15-16
  • 3.对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的惩戒16
  • 4.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督促16-17
  • (三)联动方式17-24
  • 1.行动范围限制与控制17-19
  • 2.影响降低社会评价19-20
  • 3.追究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的法律责任20-21
  • 4.相关配套措施制度建设21-24
  • 第三章 当前我国民事联动机制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4-33
  • (一)运行现状24
  • 1.联动机制的发展历程24
  • 2.联动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24
  • (二)存在的问题24-33
  • 1.行政权与司法权未形成良性互动24-26
  • 2.联动执行的质量不高26-27
  • 3.联动执行方式和程序不规范27-33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的途径33-40
  • (一)域外民事执行联动经验介绍及其借鉴33-34
  • (二)完善相关立法34-35
  • (三)参照军区模式跨行政地区设立法院35
  • (四)完善组织管理体系35
  •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35-36
  • (六)建立执行救助基金制度36-38
  • (七)建立我国司法征信系统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43
  • 附件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汉东;论信用权[J];法学;2001年01期

2 雅荐;信用信息公开你将寸步难行——瑞典商业信用信息中心一瞥[J];中国防伪;200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之法律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9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