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法理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11 06:16

  本文关键词: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法理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法体制改革”承继自党的十五大,但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却始自于党的十六大之后。十数年间,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在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之下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走过的十数年里,我国的改革确实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总体而言,改革的进程仍显得缓慢,改革的效果仍难以满足人们的期望,民众和学者对于改革的成效颇有微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现有司法体制改革主体存在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①,而确定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就是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正名”的过程。因而,,谁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谁有权决定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在一定意义上将决定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开始了本篇硕士论文的写作。 本篇硕士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借鉴了实证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整篇文章的内容则是围绕着“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基础理论;我国现有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现状;我国现有司法体制改革主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西方司法改革过程中的做法;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完善”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 对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笔者只是一个初学者,深知自己知识有限,难言在本文中能够较前辈先贤有所创新,只是希望能够通过本文表达笔者对于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一点思考,即,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主体应该坚持“泛主体模式”,不应由某一单一主体控制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事务,而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民众的参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体组织,借助政法单位及相关机构的践行,通过前述四主体的综合作用最终实现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关键词】:属种关系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共同的社会事业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引言10-12
  • 一、 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基础理论12-30
  • (一) 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含义12-17
  • 1、 对主流的法律关系主体理论的检视12-14
  • 2、 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含义14-17
  • (二) 司法体制改革主体与相似范畴的辨析17-22
  • 1、 司法体制改革主体与司法主体17-19
  • 2、 司法体制改革主体与司法改革主体19-22
  • (三) 部分构成要素22-30
  • 1、 对司法体制改革所涉及利益的一定需求22-25
  • 2、 拥有能够满足主体作用实现需要的力量25-30
  • 二、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现状30-41
  • (一)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司法体制改革30-36
  • 1、 划定改革的内容31-32
  • 2、 设定改革的目标32-33
  • 3、 分配改革的权力33-35
  • 4、 评价改革的总体成效35-36
  • (二)主要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分别负责所属系统内的改革36-41
  • 1、 作为所属系统的对外代表38
  • 2、 出台所属系统改革的具体方案38-39
  • 3、 推动、监督所出台方案的落实和推广39-41
  • 三、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41-56
  • (一) 存在的问题41-48
  • 1、 欠缺整体性41-42
  • 2、 主体错位42-45
  • 3、 主体缺位45-48
  • (二) 原因48-56
  • 1、 理论不清48-49
  • 2、 民众对于改革政治体制的激进态度49-51
  • 3、 部门利益需求的推动51-52
  • 4、 以文件作为改革的根据52-54
  • 5、 路径依赖和之前改革的影响54-56
  • 四、 西方司法改革中的做法56-70
  • (一) 借鉴西方做法的原因56-57
  • (二) 西方司法方面改革的主要做法——泛主体模式57-64
  • 1、 成立专门的改革推进机构统筹推进58-59
  • 2、 充分保证民众在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表达59-61
  • 3、 确保主体行动上的合法性61-62
  • 4、 政党在改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62-64
  • (三) 产生西方做法的主要原因——法治传统64-70
  • 1、 法律至上65-67
  • 2、 民主程序67-68
  • 3、 分权制衡68-70
  • 五、 未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主要构成70-96
  • (一) 党应当领导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70-75
  • 1、 我国国情的限定70-71
  • 2、 完整实现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内容的需要71-72
  • 3、 党领导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式72-75
  • (二) 全社会民众参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75-84
  • 1、 人民的主权者地位75-78
  • 2、 有利于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进行78-79
  • 3、 需要注意的问题79-84
  •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体组织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84-92
  • 1、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整体性质的要求84-86
  • 2、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中调整既定法律的需要86-88
  •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体组织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88-92
  • (四) 政法单位及相关机构贯彻实施司法体制改革的决策92-96
  • 1、 政法单位及相关机构是贯彻实施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内容的主体92-94
  • 2、 政法单位及相关机构对其他阶段的参与94-96
  • 结论96-97
  • 参考文献97-105
  • 后记105-106

  本文关键词: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主体的法理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98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