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裁量权论
发布时间:2021-01-29 08:48
检察裁量权是检察机关或者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行为选择权。检察裁量权不是一种独立的具体权能,是一种派生权。检察裁量权主要体现为诉讼中的权力,尽管权力主体在斟酌选择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主观活动,但诉讼裁量与诉讼认识有着本质区别,如诉讼认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案件事实,诉讼裁量的目的则是为了决定如何处理案件或如何推进诉讼程序。因此,诉讼主体对案件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活动,是诉讼认识活动,不是诉讼裁量。检察裁量制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检察官客观义务理念增加了人们对检察机关追求司法公正、关注法律正确实施的信任,为检察机关获得和正确行使裁量权提供了观念支持。公共利益原则是对检察机关行使裁量权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检察裁量权的现实合理性。现代诉讼对效益的追求,内在地迫使人们接受和扩大检察机关的裁量权。检察裁量权与刑事政策关系密切:检察裁量权的配置和运用体现刑事政策,刑事政策是检察裁量权设定和行使的现实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使得作为重要纠纷解决方式的诉讼的价值更加凸现,也使得扩大检察裁量权成为诉讼改革的一个普遍呼声。国外检察机关的职权突出地体现为刑事公诉权,且检察机关普遍享有较大的起诉裁量权。联合国有关文...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检察裁量权概论
第一节 检察裁量权的概念
一、裁量权的涵义
二、检察裁量权的概念
第二节 检察裁量权的种类
一、根据检察行为的内容进行分类
二、根据权力的性质进行分类
三、根据诉讼的性质进行分类
第三节 诉讼认识与诉讼裁量的区别
第四节 中国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及裁量权
第二章 检察裁量制度的理论根据
第一节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与检察裁量制度
第二节 公共利益原则与检察裁量制度
第三节 诉讼效益与检察裁量制度
第四节 刑事政策与检察裁量制度
第五节 构建和谐社会与检察裁量制度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刑事诉讼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纠纷、实现诉讼公正
二、检察裁量制度的重要功能:消弭对立、化解矛盾、促进公正
第三章 一些国家和地区刑事检察裁量权概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一些国家和地区刑事检察裁量权概况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德国
四、日本
五、台湾地区
第二节 联合国文件对刑事检察裁量权的规定
第三节 关于朱丽叶·方达检控裁量模式理论的介绍
一、检控裁量的三种模式:以扩大检控裁量权的价值理念为基础
二、检控裁量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面对扩大检控裁量权引起的质疑
三、对中国检察裁量制度的简要检视
第四章 检察刑事立案裁量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刑事立案与立案裁量
一、刑事立案的概念和功能
二、立案裁量与立案法定
三、立案裁量的非正当性
第二节 立案标准与立案裁量
第三节 立案法定的坚持与立案制度的完善
一、关于完善立法的不同观点
二、完善立法的建议
三、规范实践的建议
第五章 检察逮捕裁量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逮捕及其替代措施
一、我国关于逮捕适用条件的规定
二、国外关于未决羁押适用条件的规定
三、逮捕羁押的替代措施
第二节 检察逮捕裁量的立法和实践考察
一、关于逮捕裁量的立法规定
二、关于逮捕裁量的现实考察
三、实践中关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适用逮捕裁量的探索
第三节 逮捕裁量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逮捕裁量制度的必要性
二、扩大逮捕裁量权的立法建议
三、运用逮捕裁量权应当贯彻的原则
第六章 刑事起诉裁量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刑事公诉及其裁量制度
一、公诉制度的发展趋势:起诉裁量权的逐渐扩大及配套制度的日益完善
二、起诉裁量权的表现形式
三、我国的公诉制度与起诉裁量权
第二节 我国刑事起诉裁量的立法与实践
一、我国立法关于起诉裁量权的规定
二、起诉裁量的实践状况
三、实践中扩大适用起诉裁量权的探索
第三节 一些国家和地区刑事起诉裁量之相关诉讼制度
一、辩诉交易
二、证据开示
三、恢复性司法
第四节 刑事起诉裁量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增加规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二、增加规定刑事和解案件不起诉制度
三、增加规定辩诉协商制度
四、保障辩护方的知悉权
第七章 检察抗诉裁量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抗诉与抗诉裁量权
一、抗诉的种类与价值
二、抗诉裁量权的立法缺位
三、国外检察官的上诉裁量权
第二节 检察抗诉裁量的实践考察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和采信证据确有错误
二、判决或裁定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
三、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严重违反法定诉讼程序
四、审判人员在案件审理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第三节 检察抗诉裁量权的立法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附条件不起诉问题的思考[J]. 陈光中. 人民检察. 2007(24)
[2]不起诉制度的观点争议回应[J]. 陈国庆. 人民检察. 2007(24)
[3]制度创新 理念先行——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几个检察理论问题[J]. 樊崇义. 人民检察. 2006(01)
[4]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比较研究[J]. 程雷.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5(04)
[5]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论纲[J]. 龙宗智. 人民检察. 2005(15)
[6]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 丹尼尔·W·凡奈思,王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7]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3)
[8]刑事诉讼中的“程序分流”[J]. 张小玲. 政法论坛. 2003(02)
[9]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J]. 吕萍.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10]刑事诉讼职能研究[J]. 汪建成,王明达. 政法论坛. 2001(01)
博士论文
[1]刑事程序分流研究[D]. 姜涛.中国政法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6612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检察裁量权概论
第一节 检察裁量权的概念
一、裁量权的涵义
二、检察裁量权的概念
第二节 检察裁量权的种类
一、根据检察行为的内容进行分类
二、根据权力的性质进行分类
三、根据诉讼的性质进行分类
第三节 诉讼认识与诉讼裁量的区别
第四节 中国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及裁量权
第二章 检察裁量制度的理论根据
第一节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与检察裁量制度
第二节 公共利益原则与检察裁量制度
第三节 诉讼效益与检察裁量制度
第四节 刑事政策与检察裁量制度
第五节 构建和谐社会与检察裁量制度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刑事诉讼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纠纷、实现诉讼公正
二、检察裁量制度的重要功能:消弭对立、化解矛盾、促进公正
第三章 一些国家和地区刑事检察裁量权概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一些国家和地区刑事检察裁量权概况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德国
四、日本
五、台湾地区
第二节 联合国文件对刑事检察裁量权的规定
第三节 关于朱丽叶·方达检控裁量模式理论的介绍
一、检控裁量的三种模式:以扩大检控裁量权的价值理念为基础
二、检控裁量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面对扩大检控裁量权引起的质疑
三、对中国检察裁量制度的简要检视
第四章 检察刑事立案裁量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刑事立案与立案裁量
一、刑事立案的概念和功能
二、立案裁量与立案法定
三、立案裁量的非正当性
第二节 立案标准与立案裁量
第三节 立案法定的坚持与立案制度的完善
一、关于完善立法的不同观点
二、完善立法的建议
三、规范实践的建议
第五章 检察逮捕裁量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逮捕及其替代措施
一、我国关于逮捕适用条件的规定
二、国外关于未决羁押适用条件的规定
三、逮捕羁押的替代措施
第二节 检察逮捕裁量的立法和实践考察
一、关于逮捕裁量的立法规定
二、关于逮捕裁量的现实考察
三、实践中关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适用逮捕裁量的探索
第三节 逮捕裁量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逮捕裁量制度的必要性
二、扩大逮捕裁量权的立法建议
三、运用逮捕裁量权应当贯彻的原则
第六章 刑事起诉裁量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刑事公诉及其裁量制度
一、公诉制度的发展趋势:起诉裁量权的逐渐扩大及配套制度的日益完善
二、起诉裁量权的表现形式
三、我国的公诉制度与起诉裁量权
第二节 我国刑事起诉裁量的立法与实践
一、我国立法关于起诉裁量权的规定
二、起诉裁量的实践状况
三、实践中扩大适用起诉裁量权的探索
第三节 一些国家和地区刑事起诉裁量之相关诉讼制度
一、辩诉交易
二、证据开示
三、恢复性司法
第四节 刑事起诉裁量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增加规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二、增加规定刑事和解案件不起诉制度
三、增加规定辩诉协商制度
四、保障辩护方的知悉权
第七章 检察抗诉裁量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抗诉与抗诉裁量权
一、抗诉的种类与价值
二、抗诉裁量权的立法缺位
三、国外检察官的上诉裁量权
第二节 检察抗诉裁量的实践考察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和采信证据确有错误
二、判决或裁定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
三、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严重违反法定诉讼程序
四、审判人员在案件审理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第三节 检察抗诉裁量权的立法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附条件不起诉问题的思考[J]. 陈光中. 人民检察. 2007(24)
[2]不起诉制度的观点争议回应[J]. 陈国庆. 人民检察. 2007(24)
[3]制度创新 理念先行——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几个检察理论问题[J]. 樊崇义. 人民检察. 2006(01)
[4]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比较研究[J]. 程雷.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5(04)
[5]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论纲[J]. 龙宗智. 人民检察. 2005(15)
[6]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 丹尼尔·W·凡奈思,王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7]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3)
[8]刑事诉讼中的“程序分流”[J]. 张小玲. 政法论坛. 2003(02)
[9]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J]. 吕萍.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10]刑事诉讼职能研究[J]. 汪建成,王明达. 政法论坛. 2001(01)
博士论文
[1]刑事程序分流研究[D]. 姜涛.中国政法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6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06612.html